,特来请罪。”
高怀亮说:“冯将军,你已经救出曹侯爷和史将军,就是首功一件,记在功劳簿上,等万岁回朝再封官晋升。”
赵匡胤在一旁说:“冯将军辛苦了,孤王给你摆下酒宴为你庆功,为史、曹二位将军压惊。”
冯茂说:“这酒我没脸喝,今晚上我再去救高元帅和呼延将军,救回来一块喝。”
赵匡胤摆手:“使不得!今晚上不能再去,昨夜已打草惊蛇,他们不会把高元帅等二人留在军营,不定押在何处,你去怕中陷阱。说什么孤也不让你去。”军师苗从善也不让去。吏部天官冯景川也拦儿子。冯茂憋气带窝火,第二天病了,卧床不起。
就这样,宋太祖被困寿州,杀不出去;林文善也不攻城。光阴似箭,转眼过去两个多月。这一天元帅升帐,粮台官潘仁美来见赵匡胤:“圣上,我军粮食只够吃十日,马料够吃半个月,城中百姓已断炊烟,讨饭的乞丐日日增多,请万岁速想良策。”
赵匡胤点头:“孤知道了。”扭头问苗从善:“军师,咱这二十万兵不可一日无粟,没粮军心浮动,百姓挨饿要造反,我们也不能看着百姓饿死,你看怎么办?”
众将焦急看着苗从善,等他出主意。苗从善心想:看我有什么用?也不能拿我当粮食吃!
赵匡胤说:“苗军师,可有良策?”
苗从善说:“我可以解决燃眉之急。”
赵匡胤说:“多活一天是一天吧!有何锦囊妙计?”
苗从善说:“敌人使的是困城之计,时间要长。从今天起,城中人无大小,官无高低,职无尊卑,一律粮食减半吃,给要饭的百姓开粥棚,每天午时给一顿饭。这样我们可以多活十天。寿州被困,一个月、两个月冲不出去,所以要按年计算,要找粮食来源,需要把城中仕农工商的富户、头面人物找来,请万岁亲自向他们借粮,将来加倍奉还。”
赵匡胤闻听龙颜大悦:“派文官挨家挨户请人。”
简短截说,到了下午把城中富户全请来了。老百姓也跟来不少,堆在帅府的辕门外,年纪大的给找个椅子坐下。时辰不大,有人高呼:“圣驾到!”老百姓吓坏了:找我们见皇上,皇上是我们见的吗?吓得全跪下了。年纪大的有学问的山呼万岁:“愿万岁万寿无疆。”文武群臣护驾,众星捧月一般围着赵匡胤来到辕门外,止住脚步,看看眼前好几百人,前边的穿戴整齐,是头上有功名的人。有的是秀才、贡生、举人。
赵匡胤搀起一位年纪较大的老秀才,说:“众位父老,免礼平身,朕有一事求你们。”老百姓不敢起来。护驾亲兵忙说:“万岁有旨,叫你们都站起来。”大家这才敢起来,偷眼看赵匡胤。
赵匡胤和颜悦色:“朕到寿州,只说为民造福,没想到在寿州被困,连累大家在城内遇难,朕深感不安,又因粮草运不进来,军中缺粮,朕想向父老们借些粮食草料,今日借一,来日加倍奉还,倘若苍天有眼,保佑全城百姓,渡过难关,早日脱险,朕一定重赏寿州百姓。一旦赵匡胤死在城中,此债由我御弟赵光义还清,如朕背信弃义,叫我赵匡胤死在乱刃之下。”
说到这,赵匡胤眼中含泪,向父老乡亲深施一礼。老百姓又都跪下了。城中最有钱的富户,姓张,外号叫张半城,此人是老秀才,德高望重,说道:“万岁!有用小民之处万死不辞,万岁远离京都,受战火之苦到寿州,为的是平灭昏王李煜,统一国土,现在遇难,作子民的岂能不管?筹粮的事包在我身上,大家一定能急公献粮。”
老秀才说完,其他人异口同声,说:“我们献粮,不用偿还。”
赵匡胤听了很受感动,说:“现在米贵如珠,一定写清数字,将来加倍奉还。”说完,众人散去,准备粮草。
就这样,没过几天,有钱的纷纷献出粮食,赵匡胤叫人写下欠条,盖上大印,将来再还。
有了粮食,城中军卒又渡过两年。两年后,粮食又吃光了。开始扒树皮,吃树叶,杀牲畜来填肚子,是凡能吃的全吃了。这时,富户变穷户,穷户成了乞丐。
这年景,金银财宝不如粪土,只有能吃的才值钱。孩子饿得直哭,大人流干眼泪,军卒多日尽吃半饱,青壮年饿得走不动道。那赵匡胤还真不错,和大家同甘共苦,三天光喝水,没吃东西,饿得他两眼冒金花,往街上一站,看狗都长着俩尾巴,看见戴草帽的,以为大饼子成精了,馋得直吧嗒嘴。营中战马饿得成了皮包骨。每天早上都有老人、孩子饿死,军卒含泪掩埋尸体。
赵匡胤眼皮难抬,心中想,从离京到寿州被困已近三年,眼下又遇上了大难,难道宋室江山当灭,南唐该兴吗?看军卒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