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的心中热血沸腾,他想起那些战场上的生死瞬间,刀剑碰撞发出的刺耳声响还在耳边回荡,那些并肩作战的兄弟。
他大声说道:“陛下,义士军的每一位兄弟都将陛下的恩宠铭记于心。我们在边陲之地,每一次挥剑杀敌,都能感受到剑刃划破空气的阻力,心中想的都是大齐的山河,都是陛下的信任。如今归来,陛下如此厚待,我们定当肝脑涂地,不负陛下!”周围的将士们也纷纷激动地附和,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光芒中充满了对陛下的忠诚和对未来的期待。
酒过三巡,张肃缓缓起身,他轻轻整理了一下衣袍,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李启身边,他的脚步声很轻,但在有些喧闹的宴会上还是能被李启清晰地听到。
他微微欠身,低声说道:“陛下,臣有一事相禀……”张肃的声音压得很低,却清晰地传入李启的耳中,就像一条细流缓缓流入心田。
李启微微侧身,靠近张肃,专注地听着,眼睛里带着一丝询问的神情。
“陛下,义士军此番凯旋,正是鼓舞士气、震慑宵小的大好时机。臣以为,应趁此机会,大张旗鼓地褒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朝廷的重视与关怀。”张肃的眼神中透着一丝精明与果断。
李启闻言,目光微微一动,他端起酒杯,轻轻晃动着杯中琥珀色的美酒,那酒液在杯壁上缓缓流动,好似一条灵动的小蛇。
他看着酒杯,若有所思地说:“的确,义士军的胜利来之不易,他们付出了血汗和牺牲,理应得到嘉奖。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风云诡谲的朝堂之上,朕需要一支绝对忠诚的力量。而义士军,无疑是朕手中的一把利刃。”说罢,他放下酒杯,杯底与桌面轻轻触碰发出一声闷响,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张相所言极是,朕正有此意。”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的群臣,那目光像一把犀利的剑,似乎要穿透每个人的心思,语气变得坚定起来,“传朕旨意,明日早朝,朕将亲自颁布嘉奖令,让义士军感受到朕的恩宠。”
张肃拱手领命,脸上带着一丝得意,他心中想着,自己的这个建议既能让陛下高兴,又能让义士军对自己有好感,真是一举两得。
他恭敬地说:“陛下英明,此举必能让义士军更加忠心,朝堂上下也会更加齐心。”
庆功宴仍在继续,欢声笑语交织,歌舞升平。
乐师们在一旁弹奏着乐器,丝竹之声不绝于耳,那悠扬的乐曲仿佛是在诉说着大齐的繁荣昌盛。
然而,在繁华热闹的背后,一股暗流却在悄然涌动。
福安不动声色地穿梭在群臣之间,他的衣袂轻轻摆动,好似一只灵活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他殷勤地为他们斟酒布菜,眼睛如同鹰隼一般锐利,将每个人的表情都尽收眼底。
他注意到,当李启宣布要嘉奖义士军时,一些官员的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的神色。
他们的目光,或躲闪,像是不敢直视某种强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心虚;或冷漠,就像寒冬里的冰碴,透着一股寒意;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敌意,那敌意仿佛能化作实质的冷箭。
福安心中一凛,他们或许是担心义士军的崛起会威胁到他们的地位,又或许是背后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
他看到一位大臣暗暗握紧了拳头,福安猜测这位大臣可能是害怕义士军的势力会影响到自己家族在朝堂的地位,这位大臣心中暗自想道:“这义士军如此受宠,日后必定会威胁到我们的地位,得想个办法才好。哼,不能让他们就这么得势。”福安不敢怠慢,不动声色地将这些人的样貌和言行都记在了心里,准备择机向李启禀报。
宴席临近尾声,李启缓缓起身,他的动作带起一阵轻微的风声。
他示意福安上前,福安立刻会意,快步走到李启身边,他的脚步声在有些嘈杂的环境中显得急促而又小心翼翼。
他微微弯腰,低声说道:“陛下,奴才发现,有部分臣子对义士军的归来,态度有些微妙。”他的语气很小心,生怕被旁人听去,声音轻得像一片羽毛飘落。
李启的眉头微微一皱,他转过头,目光扫过在场的群臣,却见他们一个个都神情自若,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他心中冷笑一声,这些人,果然都是老狐狸。
他暗暗想道:“这些人表面平静,背后不知道在盘算些什么,朕定要小心应对。”
“朕知道了,你多留意着些。”李启的声音很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那声音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
福安躬身退下,将李启的命令牢记于心。
他心中有些担忧,毕竟这些心怀不满的大臣在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