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帐的顶部有些许烟熏的痕迹,那是夜晚取暖时留下的。
他坐在桌案前,手轻轻抚摸着桌上的地图,眼神中透露出思考的神情,心中盘算着应对各种情况的策略,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偶尔会在重要的地点停留片刻。
夜色渐深,宫廷内外的气氛愈发紧张。
黑暗如同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沉甸甸地压在宫廷的每一个角落。
李启紧握着那块不祥的玉佩,神情冷峻,他能感觉到玉佩的温度似乎变得更低了,心中暗自盘算着对策。
张肃的举动,似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他必须尽快揭开真相,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各种可能的情况,眼睛微微眯起,透露出一丝寒意。
就在这时,御书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那脚步声由远及近,像是一阵骤雨突然袭来。
李启抬起头,目光如电,眼神中闪烁着警惕的光芒,眼睛微微眯起等待着即将到来的风暴,身体不自觉地坐直了些,右手紧紧握住椅子扶手。
夜幕如泼墨般笼罩着大齐的都城,皇宫深处更是静谧得仿佛能听见针落地的声音。
偶尔有微风拂过,带来一丝凉意,轻轻撩动着御书房的窗棂,发出轻微的“嘎吱”声。
御书房内的墙上挂着几幅字画,字画的纸张有些泛黄,看得出有些年头了。
角落摆放着一些古玩瓷器,瓷器上的釉彩在烛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此时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有些阴森。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李启手中那块玉佩,螭龙的血色纹路在火光中跳跃,仿佛活物般张牙舞爪。
他将玉佩紧紧攥在手中,冰冷的触感更加明显,像是握住了一块寒冰,手指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
张肃,这个看似忠诚的宰相,究竟在盘算着什么?
李启的目光深邃,如一潭幽静的深潭,其中暗涌着汹涌的波涛,眼神中带着疑虑与猜忌。
他放下玉佩,起身走到窗边,靴子踩在地面上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他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宫殿,那点点灯光在黑暗中闪烁,像是夜空中的繁星。
他心中思绪万千,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在寂静的夜中显得格外清晰,眼睛里透着沉思的神情,双手背在身后,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偶尔会轻轻叹一口气。
突然,一阵细微的响动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声音很轻,像是有人在远处轻轻叹息。
他屏住呼吸,仔细倾听,那是低语声,来自不远处的偏殿。
那低语声如同黑暗中的幽灵在窃窃私语,模糊不清却又充满神秘。
他微微眯起眼睛,透过窗户的缝隙,看见几个大臣的身影在摇曳的烛光下晃动,烛光的光影在他们脸上交错,他们的神情严肃而诡异,似乎在密谋着什么。
大臣们有的眼睛紧紧盯着说话的人,有的眼神游离,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有的大臣双手抱在胸前,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手臂,有的则不停地搓着手,仿佛在权衡着什么,还有的大臣用手摸着下巴,眼睛不时地向四周扫视。
李启的心头一凛,这朝堂之上的暗流涌动,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
他缓缓转身,衣摆划过空气发出轻微的“簌簌”声,回到书案前,他必须尽快增强自己的力量,才能应对这群心怀鬼胎的臣子。
义士军,或许是他手中对抗朝堂阴谋的一张王牌,心里思考着如何更好地利用义士军来制衡朝堂势力。
想到这里,他抬起头,对着空气轻声说道:“福安。”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御书房中轻轻回荡。
福安的身影如同鬼魅般出现在御书房门口,他躬身说道:“陛下,奴才在。”他的声音低低的,像是怕惊扰了什么,眼睛看向地面,双手垂在身体两侧,身体微微颤抖,耳朵却竖得直直的,等待着李启的吩咐。
“传令下去,让刘勇明日一早来见朕。”李启的语气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声音在御书房内回荡。
“奴才遵旨。”福安再次躬身,然后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他的脚步声轻得像猫的脚步,渐渐消失在黑暗中,走的时候还不时回头看一眼御书房内。
第二天清晨,朝阳初升,金色的光辉洒在巍峨的宫殿上,驱散了昨夜的阴霾。
那光辉明亮而耀眼,像是给宫殿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朝堂之上,群臣们三三两两地议论着,声音交织在一起,嗡嗡作响,气氛显得有些压抑。
大臣们有的皱着眉头,有的眼神闪烁,互相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有的大臣双手交握在身后,手指不安地扭动着,有的则不停地用手帕擦着额头的汗珠,手帕上绣着精致的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