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着,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那奏折纸张的翻动声在安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传刘勇觐见。”李启放下手中的奏折,对一旁的福安说道,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那声音像是从地底下传来的沉闷的雷声。
“奴才遵旨。”福安躬身领命,快步走了出去,他的脚步声急促而又有节奏。
不多时,刘勇身披铠甲,那铠甲在光线的映照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
他大步走进了御书房,每一步都带着坚定的力量,他单膝跪地,向李启行礼:“末将刘勇,参见陛下。”
“刘将军不必多礼,快快请起。”李启笑着说道,他的语气温和,但眼神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那探究的目光像是隐藏在温柔背后的刺。
“谢陛下。”刘勇站起身来,身姿挺拔,气势威严,像一棵屹立不倒的松树。
“朕今日召你前来,是想问问义士军的准备情况如何?可有什么困难?”李启开门见山地问道,他希望从刘勇口中得到真实的情况。
“回禀陛下,义士军上下士气高昂,操练也十分刻苦。目前,营地扩建已经完成,粮草也已到位,所有士兵都已做好出征的准备。”刘勇声音洪亮地回答道,他的脸上充满了自信,那自信像是燃烧的火焰。
“很好!”李启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不过,末将也有些担忧。”刘勇略微犹豫了一下,还是将心中的顾虑说了出来,“义士军毕竟成立时间尚短,士兵们大多没有上过战场,实战经验不足,若是真的与敌人交战,恐怕会有些吃力。”
李启听完,微微皱了皱眉,他没想到义士军竟然还存在这样的问题。
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刘将军不必担心,朕会尽力为你们提供支持。你们只需要尽力而为,不必有太大的压力。”
“末将明白,末将定当不负陛下所托。”刘勇眼神坚定地说道,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决心,那决心像是钢铁一般坚硬。
“朕相信你。”李启笑了笑,他的笑容如同春风拂面。
就在这时,福安急匆匆地走了进来,他的脸上带着一丝慌张,那慌张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
“陛下,奴才有事禀报。”福安低声说道,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安,那不安像是在平静湖面上泛起的涟漪。
李启眉头一挑,目光转向了福安,似乎预感到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说……”李启缓缓开口道,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那威严像是一座高山压下来。
福安俯身向前,正要开口,却欲言又止。
李启眉头一皱,声音更加低沉有力:“福安,有什么事,直说无妨。”
福安深吸一口气,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像是打鼓一样。
他壮着胆子说道:“陛下,奴才刚刚从宫外回来,几位大臣已将奏折送至宫门,请求觐见。”
李启微微点头,心中已有了几分猜测。
他站起身来,走到案前,拿起那些刚送来的奏折,逐一展开。
每一字一句都如同锋利的剑,直刺他的心,他能感觉到那些字仿佛在割着他的手。
奏折内容各异,但无一例外地都对义士军的扩充表达了担忧。
“陛下,奏折中所言,确实需要慎重考虑。”张肃的声音打破了几分寂静,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那忧虑像是一片乌云笼罩在心头。
李启抬眼看向张肃,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那光芒像是闪电划破夜空:“张爱卿,你认为朕该如何回应?”
张肃微微躬身,语气坚定:“臣以为,陛下可以召集朝中重臣,公开讨论此事。一方面,可以安抚大臣们的忧虑;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机展示陛下对义士军的信任和支持,增强士气。”
李启点头,传旨下去,明日早朝,众位大臣必须到齐,公开讨论义士军之事。
“是,陛下。”张肃躬身领命,心中已有了几分底。
李启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张肃的肩膀,他的手落在张肃肩膀上,能感觉到衣服的质感:“张爱卿,你辛苦了。今日之事,切莫外传。”
张肃微微一笑,那笑容像是冬日里的暖阳。
李启回到御书房,重新坐下,手中仍握着奏折。
他微微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刘勇那坚定的面孔和义士军士气高昂的场景。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陛下,奴才还有一事禀报……”福安的声音再度响起,语气中带着一丝惶恐,那惶恐像是即将被宰杀的羔羊的眼神。
李启睁开眼,目光如炬,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