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中还有很多人会攒钱去买舒耳的顶级耳机,只为降噪听清楚JAY最后一句的含混不清的歌词。
认识有十年了吧,或许更长。
那时候,她青春靓丽,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视线,对,恰如其分的一下子,我从来没有看过那么灵动的眼睛,有些狡黠但是总体温和,她扒着门探出小脑袋怯生生地问我:“哥,某某领导在吧?”
我有些恍惚,答非所问:“我在的!”
6、
我们的认识应该是一个偶然,但是由于我那个位置的极其与众不同,就让着偶然之间多了一份必然。
那时我的位置,在领导办公地点的隔壁,属于不是秘书的秘书,他们赋予我的一个职能就是谁来找他,由我先通报一下,大体作用相当于门童保安秘书联络员,不重要但是是连接的枢纽,不可或缺。
在她之前几个来访的我都说不在,是领导刻意安排的,他说他今天有些累,不想会客,我想也许是他大姨夫来了。
可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乔璐都跟其他的人不同,即便是那些一到就扔香烟的自来熟们!怎么说,这些都是丫鬟配角,只有乔璐给我一种大家闺秀的主角既视感。
从2013年认识到2023年分开,其间跨越了10个年头。
这10年,我们慢慢走近,她异乎常人的逻辑,莫名的欢乐,她的健忘,她对生活简简单单寥寥草草的理解,都在我的生活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多朋友问当时选择单飞会不会后悔,我都极力避免这个问题。本是意外造就的伤感,原本我以为自己拿到的是一个励志的剧本,能够在一两年再回到她的身边,可是后来,事与愿违。
我也常常想,当初换一个思路,会不会就留下来了,故事也得以延续,让人泄气的是,这种想象不可能成为现实,它缥缈得像是邓紫棋唱的泡沫。
有一句话特别伤人,它叫做:过了这个村,就再没有这个店了!
7、
有长辈对乔璐的评价是:当闺女很好,灵动活泼,但是当儿媳妇,绝对不能要。她懒散木讷还囹圄在自己的世界,太过理想化,有时候甚至会游离油米酱醋茶的枯燥生活之外,甚或逃离。
我对这个评价认同点不多,除了灵动两个字。
初见时,面前的她实在是太灵动了,那双眼睛如梦似幻,一套动作行云流水,这种灵动狠狠地冲击了我,给了我一个喜欢的原形。不错,她是有抽离感,但是接触下来我会发现,那是原生家庭束缚太紧的缘故,她会抽离但是就是一瞬间的事情,这时间短到你的知觉还没有发挥作用,她已经回到了原地,你不是在这一刻看到她的,都会对她有一种天然的好印象。还有她并不懒散,甚至对自己是苛刻的,有要求的。举个例子,在面对一项任务时,她看似平静,很躺,但是其实她的内心是焦躁的,对自己有着近乎变态的高标准设定,后来,她完成之后的如释重负我看在眼里,也为她而开心。
我了解她的性格,就像了解自己一般。
那一年,我成了“叛徒”,开了后门,她也如愿地见到了领导,签到了字。临走的时候给了我一个甜甜的笑容,然后对我说:“太好了,有了你这个大内小密探,我以后可以横行无忌了,嗯,下次来之前我先问你一下领导在不在!”
久而久之,我们熟稔起来。再后来,她时常会问我若干的问题,包括却不限于领导在不在。
灵动和甜笑,第一印象很好,它催发了水瓶座的一个特殊技能,就是给己悦者加分,加到无穷大,哪怕后来的岁月里,有伤害,有背叛,减去的分数也还是寥寥无几,只要那份灵动在,微笑尚存,她还是一个接近满分的状态。
我觉得她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有一种对比差,她焦虑却很少抱怨生活,哪怕是被忽悠下乡的那几年,她始终像是一切正常女孩一样,凭一股韧性而活,强迫自己与生活和解,她的韧性和固执在我们的关系之中起到的却是一股反作用,这一点倒是让人有些费解。
8、
离开那段微信狂飙的日子,我其实是有些恍惚的。
我会时不时地看手机,那滴滴而起的是广告我就焦躁,是单位推送的禁酒令,我就骂骂咧咧。我会想起,那段手指起风了的日子,她起头的那两个字都是:在不,没有主语很难回答,为了将聊天继续下去,我一般都会答曰我在。
她的回答在两种模式中切换,嘻嘻,我不找你,嘻嘻,我找的就是你...
我会记得她煞是凝重地对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