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新世纪道士讨生活指南 > 第81章 道消

第81章 道消

心如死灰之人),他的能力效果会大打折扣。

每次转世后,他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恢复全部能力,这也是他必须低调隐藏的原因。

云丹多吉的能力并非正面强攻型,而是潜移默化、操控人心的极致精神污染。他擅长让敌人在不知不觉间堕入欲望深渊,最终自我毁灭。正因如此,即便在藏地密宗内部,他也被视为“禁忌”,最终选择假死转世,彻底脱离过往因果。

....

石经寺在成都之东,龙泉山脉之腰。山不甚高,而林木葱郁,远望如青螺之卧于碧波间。寺藏其中,若非香烟袅袅,钟声偶泄,几与山色混同矣。

我曾经去时正值初夏,阳光颇烈,而山路两侧古柏森森,倒也将那骄阳筛得细碎,斑斑驳驳地洒在石阶上。石阶已颇陈旧,棱角磨得圆润,想是经了无数香客的鞋底与膝头的打磨。阶缝间时有青苔冒出,绿得极是精神,与那灰白的石色相映,竟显出几分禅意来。

寺门并不宏丽,只一寻常山门模样,上书"石经寺"三字,笔力遒劲,不知是何年何人所题。门侧一株老银杏,树干粗可合抱,枝叶婆娑,筛下满地碎金。树下坐一老僧,面容枯槁,双目却极是清明,见我驻足,也不言语,只微微颔首,便又闭目入定去了。

,!

入得寺来,先见一放生池,池水清浅,几尾红鲤悠游其中,时而唼喋,荡起圈圈涟漪。池畔立一石碑,字迹已模糊难辨,只"万历"二字尚可辨认,想来此寺历史颇久。池旁有石凳数张,有游客二三,或坐或立,皆低声细语,唯恐惊了这山寺的清静。

转过放生池,便是大雄宝殿。殿不甚大,却极是庄严。檐角悬铜铃数枚,风过处,叮当作响,其声清越,在山间回荡,竟有洗涤心神之效。殿内佛像金身已有些剥落,然法相庄严,低眉垂目,似在俯视众生疾苦。香案上青烟缭绕,有老妪跪拜,口中喃喃,不知祈何福愿。

殿后有一小径,蜿蜒通向山深处。循径而行,两旁竹林夹道,风过时飒飒作响,如梵呗低吟。行约百步,忽见一石洞,洞口镌"藏经洞"三字。入内观之,洞壁皆刻佛经,字迹工整,虽经风霜,仍清晰可辨。想当年刻经僧人,必是一笔一画,倾注了毕生心血。洞中阴凉,石壁上渗出细密水珠,聚而成滴,落于下方石盂中,叮咚有声,竟似木鱼之音。

出得洞来,日已西斜。寺中游人渐稀,唯闻钟鼓声声,想是晚课时分。偶见灰袍僧人匆匆而过,步履轻盈,似不沾尘。偏殿中有诵经声传出,音调平缓,如清泉流淌,听之令人心神俱静。

我独坐石栏上,看暮色渐合。山风拂面,带来远处炊烟气息,与寺中檀香混在一处,竟生出几分人间烟火气来。忽见一小沙弥捧钵而过,见我独坐,便道:"施主可要斋饭?"我婉谢之,他却已快步离去,背影在暮色中渐淡,终至不见。

此时山寺愈静,唯闻虫声唧唧,与偶尔的钟声相应和。月光渐上,将殿宇勾出银边,而那古柏老银杏,则在月光中投下斑驳影子,随风摇曳,如老僧挥毫泼墨。

想这石经寺,历数百年风雨,看尽人间悲欢,而依然静立于此,不悲不喜。香客来了又去,僧人老了又新,唯有那石经上的文字,与山间的清风明月,亘古如斯。

归途中回望,石经寺已隐于夜色,唯有一点灯火,在黑暗中明灭,如佛前长明之灯,又如迷途者心中的一点微光。

喜欢新世纪道士讨生活指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