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借此机会在自己面前试探一番。
“罢了,反正也没打算再继续隐瞒下去,只不过没想到竟然还有凡凡学子同朕想的一样。”
“圣人得天命之兆,得称心之人,乃我大兖之福!”
方夷利落双手撑地,叩头以长唤,众大臣们见状虽不明所以,但也纷纷紧随高呼起来。
“陛下得称心之人,实乃我大兖之福,乃我大兖之幸!”
“哈哈哈哈哈,”裴立弘满意地大笑,过好一阵才将将停下,“行了行了,此事先暂且不提,择此届三鼎甲吧。”
裴立弘的视线又重新回到御案上,只不过这回,考卷由三份变成了五份。
他点了点中间的那份,道:“虽然上郡林氏的答卷看起来答题点都有涉及,并无缺漏,理应能拿个榜眼名次,细细研读起来,有些见解还是稍显稚气,应该未曾真正到乡间体会过平民百姓的生活吧。”
方夷顺势点头:“圣人圣明,林氏年纪不过十六,这次他第一次参加科举,能入围殿试得圣人青眼已是不易。”
噢?才十六岁,不就是小孩一个吗?
裴立弘突然想起刚刚在崇政殿里确实瞧见有一个面容稚嫩的少年,心想那应该就是上郡林氏了,可千万不能把小九许给他!
可怪不得裴立弘如此心慌,只因所有答卷在统一收到主考官的手上后,都要进行一道名为“糊名弥封”的程序,盖礼部大印,旨在防止出现考生与考官暗通款曲,徇私枉法的情况。
就连裴立弘拿到考卷时,为了防止自己心生偏见,有失公允,都没有吩咐下人将弥封打开,只在刚刚殿试的时候试了考生们的口才,有没有沽名钓誉之辈。
裴立弘默默咽了咽口水,心存侥幸地又拿起了一份更属意的:“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哈哈…那这郢州海氏,相较于他的卷子,云州徐氏更担得上…”
裴立弘话说到一半突然停下,大臣们不明所以,纷纷相望起来。
“咳咳——方卿,”他小声道,方夷离得近,竟也跟着压低声音,“臣在。”
“这徐氏和海氏,你觉得哪位长得更好啊?”
方夷一听楞住,他怯怯地开口:“臣以为…郢州海氏相貌端正,为人温和,顶峰时可媲美城北徐公是也。至于这云州徐氏,臣方才见他口齿清晰,面如冠玉,当年是云州府一等解元出身,中间不知在何处沈淀了几年,今年乃首次参加春闱,挺进殿试。”
“故臣以为…综合来讲,郢州海氏更胜一筹。”
噢谑?
裴立弘听后,默默在心里敲打着算盘。
世人皆认为三鼎甲探花之位定是需要择最好看之人,可方夷都说了那郢州海氏更胜一筹,为人又端正温和,想来品行举行都是过的了关的。
“咳咳,朕决定好了,就由郢州海氏中一甲状元之位,授上郡林氏一甲榜眼,授云州徐氏一甲探花之位,来人——”
“奴才在。”
“让他们进来。”
“喳。”
金碧辉煌的大门徐徐打开,三道人影规规矩矩地站在逆光里,金色的阳光勾勒着三人模糊的身形,一半脸隐藏在阴影下,暂且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零星听到几声呜咽哭声…应是激动吧。
三人缓缓走来,左手边的年轻男子身材高挑,气质文彬,腰间佩戴的赤金锦囊如同亮眼点缀,得以为其增添俊色,不错,可打八分。
右手边那位,嗯…个头矮了些,感觉瘦巴巴的,应当是上郡那小娃子…该吃多点饭了,六分吧。
裴立弘视线转到中间,怎么…感觉这个个头还没有旁边那小娃子高啊?
他有些不敢相信,揉吧揉吧眼再看:身形稍显佝偻的打头者有些颤巍发抖,呜咽声越来越大,就像是从他口中发出的。
只见三人越来越近,越来越近,近到裴立弘都能看见为首之人垂暮老脸上直挂的泪痕时,他心中顿时雷声大震!
零丶零分!零分——
郢州海氏:“草民海生…叩丶叩谢陛下圣恩!呜…”
裴立弘:……
顶峰时…媲美城北徐公…
裴立弘果断回头怒吼:“大胆方夷!你竟敢欺骗朕!”
***
“陛丶陛下…臣是哪里犯错了吗?是不是考卷出了什么差错…恳丶恳请陛下饶恕!”
方才情况一片混乱,方夷不知为何,裴立弘突然又将殿内之人全数清空出去,唯独只对他掀起天子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