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林蓉坐在昏暗的房间里,盯着电脑屏幕上的一份匿名报告,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烁着阴毒的光芒。
她已经没有了退路,曾经的事业、地位、名声全部化为乌有,如今她唯一的目标,就是拖苏浅下水。
她的目光紧紧锁定着辰曦创业基金的财务报告,在她看来,这个基金虽然表面光鲜亮丽,但资金流向复杂,任何一项庞大的慈善计划,都难免会有一些管理上的漏洞,而这些漏洞,正是她最后的机会。
“苏浅……”她喃喃低语,指尖在桌面上轻敲着,“你以为你已经赢了?那就让我看看,你到底有多干净。”
布局陷害,制造舆论风暴
林蓉并不孤单,尽管她已经身败名裂,但仍然有一些投机分子愿意与她合作。这些人或是对苏浅和江辰的成功心怀嫉妒,或是希望借助混乱从中获利。
她召集了一些“媒体人”、商业调查员和几个资金管理方面的“专家”,在幕后策划了一场精心设计的阴谋。
“只要我们能制造出‘基金会资金流向不透明’的舆论,让媒体和公众对苏浅和江辰产生怀疑,他们的形象就会大受影响。”林蓉冷冷地说道,眼中满是算计。
她的计划很简单:
1.散播谣言:通过匿名爆料,指控辰曦基金的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甚至暗示江辰和苏浅私自挪用资金。
2.捏造证据:利用一些“伪造的财务数据”和“匿名举报信”,制造一场资金危机。
3.操控媒体:她联系了一些小报和自媒体,让他们提前准备好报道,一旦风波爆发,就能迅速扩大影响力。
只要舆论失控,即便苏浅和江辰最终能够洗脱嫌疑,他们的社会形象也会受到损害,基金的公信力也将大打折扣。
“到时候,他们就算不倒,也会受到沉重打击。”林蓉冷笑着,仿佛已经看到了苏浅和江辰狼狈不堪的样子。
苏浅的反击圈套
然而,林蓉并不知道,她的一举一动,早已在苏浅的掌控之中。
在林蓉密谋的同时,苏浅便收到了风声——她的商业情报团队早就盯上了林蓉,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发现了她正在秘密策划的舆论攻击。
“她果然还是不死心。”苏浅看着调查报告,轻轻一笑,眼神中却透着一丝凌厉的光芒。
江辰翻看着报告,眉头微皱:“她这次的手段比以前更阴险,一旦舆论失控,我们即便能自证清白,恐怕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苏浅合上文件,眼神冷静而果断:“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索性……让她自已跳进来。”
她的唇角微微上扬,心中已有了一个反制计划。
布设“反击圈套”
为了反击林蓉,苏浅和江辰决定将辰曦基金会的某项资金流向设计成一个“圈套”——他们在基金管理系统中留下一条“伪装的漏洞”,诱使林蓉及其团队介入。
他们故意在基金报告中制造一笔“可疑”的资金流动,让林蓉以为自已真的找到了辰曦基金的问题,而实际上,这条数据是经过精密设计的“陷阱”,一旦林蓉或她的同伙试图利用这条假信息发动舆论攻击,苏浅的团队便能立即锁定他们的真实身份,并反向曝光他们的造假行为。
“这次,不仅要让她失败,还要让她彻底无路可退。”苏浅目光冰冷。
林蓉的自投罗网
几天后,林蓉果然上钩了。
她通过自媒体平台匿名发布了一篇“深度调查报告”,曝光了辰曦基金所谓的“资金黑幕”,并向多家新闻机构投递了“证据”。
一时间,舆论风暴开始发酵,一些对苏浅和江辰持敌意的媒体纷纷跟进报道,质疑辰曦基金是否真的如外界所宣传的那样“清白无瑕”。
然而,林蓉没想到的是,苏浅早已准备好了反击的证据。
就在舆论即将失控之际,辰曦基金官方迅速发布了一则声明,并附上了一整套详尽的财务报告和审计证据,不仅证明基金会的资金管理完全透明,还直接揭露了林蓉团队伪造数据、恶意抹黑的证据。
最致命的一点是,苏浅的团队还成功追踪到了林蓉伪造证据的幕后金主,甚至曝光了她**向一些小媒体支付“黑公关费用”**的完整交易记录。
“我们本以为,某些人经历了这么多失败后会学乖一点。”苏浅在新闻发布会上淡然说道,“但显然,有些人永远都学不会什么叫诚信。”
她的声音冷静而锋利,如同一把刀,彻底将林蓉的伪装撕得粉碎。
林蓉彻底身败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