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那就给他们便是。”
“给他们?”国师更加疑惑,眉头皱得更紧,“殿下……这是何意?”
“朕要登基称帝,要重振大周,单凭朕一人之力,远远不够。”萧景珩语气沉缓,眼神中带着一丝深意,“朝堂之上,需要有人为朕所用,为朕效力。既然他们想要权势,想要利益,那就让他们用自己的能力,来换取便是。”
“殿下的意思是……”国师若有所思,似乎明白了萧景珩的意思。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萧景珩语气淡然,眼神中带着一丝洞察人心的睿智,“朝堂之上,不可能都是清官廉吏,也不可能都是忠臣良将。只要他们能够为朕所用,为大周效力,些许私心,些许贪念,又算得了什么?”
“殿下胸襟广阔,老道佩服。”国师拱手施礼,语气诚恳。
萧景珩摆了摆手,示意国师不必客气,语气平静地说道:“朕要的,是整个大周,是天下太平,是万民安康。至于朝堂之上的那些蝇营狗苟,只要不触及朕的底线,朕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若是有人胆敢背叛朕,胆敢危害大周,胆敢祸乱朝纲……”萧景珩语气陡然转冷,眼神中寒芒一闪,如同利剑出鞘,锋芒毕露,“朕绝不轻饶!”
国师闻言,心中一凛,感受到萧景珩语气中蕴含的杀意,连忙躬身应道:“老道明白。”
萧景珩收回目光,再次望向窗外,语气平静地说道:“传令下去,登基大典,按原计划进行。祭天告庙之事,务必周全妥当,不可有丝毫疏漏。”
“老道遵旨。”国师再次躬身应道。
萧景珩微微颔首,未再多言,只是目光深邃地望着窗外,眼神中带着一丝令人难以捉摸的意味。
皇城之上,风雪虽停,但寒意依旧凛冽。
在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之下,却隐藏着无数的暗流涌动,预示着一场更加波澜壮阔的变局,即将到来。
....
午后,阳光逐渐温暖起来,驱散了皇城中的寒意。
钦天监内,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忙碌景象。
官员们各司其职,开始着手准备登基大典的相关事宜。
陆敬安回到首辅府,略作休息之后,便开始处理堆积如山的政务。
虽然年迈体衰,但他依旧精神矍铄,一丝不苟地批阅着奏章,处理着各种事务。
管家端来热茶,小心翼翼地放在陆敬安手边,轻声说道:“老爷,歇息片刻吧,您已经忙碌了一上午了。”
陆敬安放下手中的笔,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端起茶杯,轻轻啜饮了一口,叹息一声:“国事如麻,岂能轻易歇息?”
管家默然不语,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侍候着陆敬安。
陆敬安放下茶杯,目光望向窗外,眼神中带着一丝忧虑:“如今朝局动荡,百废待兴,七皇子……虽有雄才大略,但毕竟年轻气盛,行事略显激进,不知……能否真正掌控这风雨飘摇的大周朝廷。”
管家小心翼翼地说道:“老爷,七皇子殿下,方才早朝之上,言辞恳切,似乎……也是真心为了大周社稷。”
陆敬安微微摇头,叹息一声:“人心难测啊……希望,老夫是多虑了吧。”
他再次拿起笔,继续批阅奏章,只是眉宇间,忧虑之色,却始终挥之不去。
皇城之内,各方势力,都在暗自涌动,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新朝,做着各自的准备。
有人期待,有人担忧,有人兴奋,有人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