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日丽,帝都长安却笼罩着一层肃穆之气。
三月光阴,转瞬即逝,紫禁城内外,仿佛一架庞大而精密的战争机器,悄无声息地运转起来。
街头巷尾,少了往日的喧嚣,多了几分凝重。
百姓们虽不明就里,却也感受到空气中那股不同寻常的味道,如同暴雨将至前的沉闷。
皇城北郊,旌旗猎猎,铁甲生寒。
二十万大军,如蛰伏的巨龙,绵延数十里,一眼望不到尽头。
刀枪剑戟,在阳光下反射着森冷的光芒,汇聚成一片钢铁的海洋。
将士们肃然而立,盔甲锃亮,面容冷峻,沉默中蕴含着一股令人心悸的杀气。
中军大帐之前,高台巍峨,迎风招展的“萧”字王旗,猎猎作响,昭示着此次北伐的统帅,当今圣上,萧景珩。
陆敬安身着布衣,立于高台之下,虽已年迈,身躯却依旧挺拔。
他目光沉静,扫视着眼前这支雄壮之师,心中感慨万千。
三月以来,他殚精竭虑,夙夜匪懈,筹措粮草,调拨军械,不敢有丝毫懈怠。
二十万大军的粮秣辎重,如同天文数字,稍有差池,便可能动摇国本。
幸而天佑大周,一切还算顺利。
他深知,此番北伐,绝非寻常边境之争。
帝王心意,深不可测,北伐之举,表面上是为荡平北蛮,实则暗藏深意。
朝堂之上,世家门阀势力盘根错节,皇权式微已久。
这位年轻的帝王,蛰伏多年,一朝发力,便要乾坤倒转,重塑朝纲。
陆敬安微微叹息一声,目光转向中军大帐。
他知道,那位帝王,此刻正在帐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中军大帐之内,龙涎香气袅绕,萧景珩身着玄甲,端坐于案牍之后。
铠甲冰冷,却掩盖不住他身上散发出的勃勃英气。
他手中握着一卷兵书,眼神却并未落在书页之上,而是透过营帐,眺望着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
北风呼啸,吹动营帐猎猎作响,如同战鼓擂动,催人奋进。
萧景珩放下兵书,起身走到营帐门口,撩起帘幕,目光扫过眼前这支蓄势待发的雄师。
二十万将士,盔明甲亮,肃穆而立,如同一座座沉默的雕塑。
他们是帝国的利剑,是捍卫社稷的屏障,也是他萧景珩重振皇权的依仗。
萧景珩深吸一口气,胸中豪情万丈。
他知道,此行北伐,凶险莫测,前途未卜。
但为了心中的抱负,为了重振萧氏江山,他义无反顾,纵使前方荆棘遍布,也要踏平一切阻碍。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帐内,李德海躬身而立,静候吩咐。
“德海,传旨,召集诸将议事。”萧景珩的声音沉稳而威严,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奴才遵旨。”李德海躬身领命,快步走出营帐。
不多时,诸将齐聚中军大帐,皆身披铠甲,神色肃穆。
为首几人,皆是军中宿将,久经沙场,身经百战,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气势沉稳如山岳。
萧景珩环视诸将,目光如炬,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洪亮,响彻整个营帐。
“诸位将军,三月秣马厉兵,今日,便是我大周铁骑,扬鞭北上,荡平北蛮之日!”
诸将闻言,齐齐抱拳,声如雷霆,震动山野。
“末将等誓死追随陛下,荡平北蛮,扬我大周国威!”
萧景珩满意地点了点头,他要用这场北伐,向天下昭示,他萧景珩,绝非庸碌之辈。
紫禁城,凝香殿。
明月昭仪临窗而坐,素手轻抚琴弦,琴声清幽,如泣如诉,带着一丝淡淡的哀愁。
窗外春色正好,花团锦簇,却丝毫未能驱散殿内的清冷。
若云默默地站在一旁,手中捧着热茶,眼神担忧地望着明月。
自从陛下决意北伐,凝香殿的气氛便一日比一日沉闷。
娘娘虽面上平静,但若云却能感受到她心中那份淡淡的忧虑。
“娘娘,陛下今日就要启程了,您...”若云轻声开口,欲言又止。
明月指尖微顿,琴声戛然而止,殿内顿时一片寂静。
她抬起头,目光望向窗外,眼神幽深,似在眺望远方。
“是啊,今日就要启程了。”明月轻声叹息,语气平静,听不出喜怒。
若云心中一紧,不知该如何劝慰。
她知道,娘娘对陛下,并非全然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