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出来的照片,就只有一个头和一根长长的辫子,仿佛没有身体。
看起来又诡异又独特。
程雪飞给这组照片起名为《乡中女子图鉴》。
程雪飞带着伍泉寄来的信回到照相馆。
信上告诉她,之前跟她提过的,由申城文化部和《大众摄影》杂志社以及其他几位专业摄影师发起的摄影展,已经确定了开展日期,定在八月十号。
程雪飞的两组照片,一组《我们的时代》,还有一组刚刚寄过去的《乡中女子图鉴》,到时候都会在会上展览。
如果她有时间的话,请她也过去一趟。
程雪飞正巧计划着最近再去趟申城,这封信来的还真巧。
不过,八月十号之前,不知道姜鸿宇和程立夏的录取通知书能不能发下来。
要是能早几天收到录取通知书,就能参加完两场酒席再去申城。
如果摄影展览能选在月底举办,就更好了,还能顺便把两位大学生一块送到申城去。
不过事情哪能那么凑巧?
初步定下八月十号去申城之后,她决定再买台照相机。
一个照相馆,只有一台相机,确实有点少。
再买一台的话,她可以留一台放在照相馆,另一台带在身上,方便她拍照。
正好小王要去市里买胶卷和相纸,她拿出五百块钱专款,让小王给她挑一台合适的照相机,要好一点的。
她相信小王的办事能力,不会出岔子。
小王果然没有辜负她,花了四百七十块钱,买了一台进口的黑色尼康单反相机。
新相机比她当初花一百多买的国产相机好很多,质地更沈,镜头更光滑,取景框的设计也更贴合面部曲线。
款式跟几十年后的经典相机相差无几。
她把新相机留在照相馆,旧的相机,以后就带在身上自己用。
除了买了个新相机,程雪飞这几天还买了个大件。
她从姜鸿宇那得到一张自行车票,花了一百八十块钱,在供销社买了一辆凤凰牌二八大杠自行车。
自行车推到照相馆门口时,小王还特地买了一挂鞭炮,在门口放了一通炮。
以后,她出门就骑新的自行车。
那辆旧的,留给程立夏丶程春生,省的他们像之前那样,出门全靠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