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不动心的白月光(穿书) > 结亲(大修)

结亲(大修)

一句当日殷王同样与殷鞅说过的话:“您是殷地未来的国君。王后任何人都可以,国君却只会是您一人。无论您做什么,我们都信任您。”

殷鞅放下手,摇头哂笑:连墨老都看出了他的想法。

人人都知道他真的早就有了决断,唯独他自己还在犹犹豫豫。

他不该是这般优柔寡断之人。

殷鞅定下心神,露出笑:“多谢墨老开解,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在各国的暗流涌动中,殷鞅的即位仪式如期到来。

皎皎没有去看,却通过泉衣知道了那一日的盛况。

泉衣说,那一日他穿着祭祀的王服,头戴冕旒,腰戴鞶革美玉,享万民伏拜。

数万殷人跪倒在他面前,齐声高呼数遍“国君万寿,天佑殷人”,声音响彻云霄,场面震撼无比。

凤凰神像立于祭坛之上,火光照映间,他端坐在高位之上,当真仿佛神明。

礼成后,人们被获准仰头去看他,每个人的眼神都是信任而崇拜的。

他们看他,和看神明没什么两样。

皎皎想象着那样的画面,说不出话来。

当泉衣提及人们伏倒在他面前喊的祝辞,她更是沈默。

国君万寿,天佑殷人。

若神医说的是真的,他只有十年好活,哪里来的万寿?

至于天佑殷人,如今更是说不准。越国未灭,三国会盟中他又归回五座城池,现在的这个殷国,和书里那个气势汹汹的西北霸主全然不同。

更何况……他还说不会与郑国王姬结亲。

那可是女主角,身后代表的是姜王室和郑王的支持。皎皎最近几日回想剧情,觉得原书中的殷鞅之所以无人可挡,或许和这位郑国王姬的身份也有关系。

殷人势不可挡,其他国家之所以拿他没办法,和姜王室的纵容也有关。

一国太强,其他国家对付它,最好的说法就是替姜王室“清君侧”。可若殷人有了姜王室的支持,这个说法便行不太通。

眼下殷鞅不知为何没有如同书里那样打算娶郑国王姬,既然这样,姜王室还会把殷鞅视作自己人吗?

在这种情况下,殷人崛起,不仅要面临被其他国家讨伐的危险,更有被姜王室冠上乱臣贼子的可能。

皎皎抿唇不语。

她觉得剧情已经完全失控了。现在摆在她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皎皎想,她更该努力去见她娘了。

殷鞅即位不久,一向远离中原诸国视线的埕陵突然变得热闹起来。

先是殷鞅拒绝姜天子的赐婚在先,气走了姜王室和郑国的使臣。姜王室和郑国使臣一走,刚启程离开埕陵不久的越国丶燕国和魏国使臣却先后在归途接到了什么消息,旋身再度返回埕陵,闹到了殷鞅面前。

魏国使臣率先道:“劳请殷王归还我魏国王姬,以全国君和王后的一片爱女之心。”

殷国国力要强于越国,因此魏国使臣这会儿说话,就没有像是祈水郡的来使对越人说话那样不礼,反而客客气气。

在魏国使臣后,越人使臣很快也踏出一步。

越人脾气比起魏人就要直接许多。越国此时的国力的确不如殷丶魏,但毕竟当过多年的六国霸主,越人的语气反而要强硬许多。

使臣直言:“请殷王速速送我越国王后回长颍。”

一旁的燕人使臣笑而不语。

若是皎皎在此,应当能辨认出这位使臣就是当初替她带话给二公子的那一位。

殷鞅坐在上首,瞥了眼不置一词的燕人使臣,眼眸微冷。

他先是对越人使臣说:“我不记得越国有什么王后,使臣莫要糊弄于我。”

越人使臣道:“那的确是我们国君认定的王后。”

“怎么认定的?口头认定?没有婚礼,没有三媒六聘,没有媒妁之言,哪来的王后?”

殷鞅讥讽。

越人使臣被问得哑口无言:“这……这……”

他们国君是让他说王后的呀……

这是没有否认在祈水郡消失的人果真在殷王宫?

魏人使臣与燕人使臣对视一眼后,魏人使臣再次出声:“王姬离家已久,国君和王后甚是想念,请殷王成人之美,允许我等带王姬离开。”

停顿片刻,他道:“我等早已听闻您与郑国王姬有结亲之意。既然如此,王姬留在您的宫中岂不尴尬?王姬乃国君王后爱女,他们是断然舍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