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那即将出口,扣帽子的话,瞬间被卡在了喉咙里。
堵的那叫一个难受,差点没把他给的憋死! 整个人都是懵逼的。 这已经是今天,他第二次懵逼了。 自己听到了什么? 这些书信,刘伯温居然都有留底? 这家伙是有什么大毛病吧? 闲着没事干,吃饱撑的? 写过的书信,留什么底啊! “诚意伯所有书信都有留底?不知这是所为何故?” 胡惟庸脸上露出适当的疑惑,出声询问。 刘伯温看着他笑了笑:“老夫虽年迈多病又无能,但多少还有点不值钱的文名。 也想着今后能出本文集。 这东西全都现写肯定不成,最好的做法,自然是将历来的书信往来,和写下的一些文章等,都给记录下来,今后整理成册才好。” 干!!! 胡惟庸直接被整破防了。 千算万算,居然没有算到这一步! 他虽也读书,却不是正经的儒家出身,文法吏的称呼最合适他。 哪里想到,这些正经的读书人,居然还有这样的不正经癖好! 看着刘伯温脸上,那淡淡的笑容,他除了感受到了计谋彻底被破的痛苦与悲愤之外。 还有着在学历上,被碾压和鄙夷的难受。 在元朝时参加过科考中过举,了不起啊? 江南四大才子了不起啊? 牛什么牛? 敢不敢在处理政务上比一比?! 胡惟庸这个丞相,多少有些破防了。 “还好诚意伯有这个好习惯。 若留底真如诚意伯所言,便能证明诚意伯的清白,不让诚意伯蒙受冤屈了。” 胡惟庸脸上挤出真诚的笑,对刘伯温拱手说道。 胡惟庸思路转变的很快,他不认为刘伯温敢在这个时候说谎。 既然事情为真,那也就意味着他针对刘伯温的致命杀招,彻底落败。 那在这个时候,肯定不能再纠缠。 不然,一个弄不好就会把自己给牵扯进去。 赔了夫人又折兵。 “胡相是个忠厚之人,有劳胡相费心了,也幸好老朽有这个想法,歪打正着了。” 刘伯温望着胡惟庸笑着说道,似意有所指。 刘基看到了这三封残信后,很多事情就已经尽数了然于胸。 表面不动声色,实则被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知道自己刚刚度过了一个生死危机。 而主导这件事的,必然是胡惟庸! 这家伙,好歹毒的心思! 自己都已经这般忍气吞声了,还是要对自己下死手!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又有上位明鉴万里,必不会冤屈一人……” 胡惟庸像是根本没有听懂刘伯温话里意思一样,一脸真挚的接话,并顺带将皇帝也给夸奖一番。 能坐到这个位置的,别的不说,脸皮是真厚…… 小半个时辰之后,王公公将刘琏飞奔回家取来的东西,呈送给朱元璋。 朱元璋接过,招呼刘伯温和胡惟庸一起看。 将这三封不论是纸张还是墨迹,都有一些年岁感的书信留底,和残信进行比较。 言词上面都能对的上。 果如刘伯温所言那般,这就是三封用来客套的回信。 先感谢了廖永忠的馈赠,然后再表示拒绝,将所有礼品,原封不动的退还…… “这倒是奇怪,你说这信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怎么廖家的人却偏偏在亲军都尉府拿人的时候,将其给烧毁了? 还只烧毁了一部分。” 朱元璋疑惑的出声说道。 胡惟庸心忍不住狂跳了跳。 “这……要不将廖家人招来,问上一问,看他们是何动机?” 他声音里,带着一些义愤填膺。 “或许是忙中无计,想要烧毁一些关键证据,减少廖永忠罪责。 慌乱之中,来不及细细分辨,误把老朽的这些无关紧要的书信,也给夹带其中了。” 刘伯温开口打圆场,似乎真没有发现什么不妥一般。 朱元璋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刘伯温。 不愧是在后来,都冠上‘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乃至可以斩天下龙脉的刘伯温。 虽有文士的清高,但脑子转的是真快。 “刘先生言之有理,这事应该就是这样。” 朱元璋顺着刘伯温的话,对这件事情下了定论。 “胡相且去忙碌吧,中书省事务繁多,离不开胡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