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
这三位,是朱元璋专门让人叫过来的。
为的就是让他们涨涨见识,多看看这些贪官污吏们的嘴脸。
“刘尚书,你是户部尚书,你来与咱说说,众多官员入京报税,竟个个携带这空印文书,这是所为何故?”
满朝文武大气不敢喘的沉默里,朱元璋那一听就压抑着怒火的声音,响了起来。
被点名的户部尚书刘歆,知道属于自己最大的考验来了,今后是继续当官,还是就此被罢黜,就看自己这一次的表现了!
他认真给朱元璋行了一礼:“陛下,好叫陛下得知,此事非是我朝官吏首创,乃是从元朝一直流传下来的。
众官员也并非是想要通过这些,作奸犯科。
只是大家从接触这些政务时,就是一直这么做的,都习以为常了。
而且,这种做法,也并非没有存在的道理。
地方粮食往京师运输,难免会因为种种原因出现损耗。
导致运抵京师的粮食,和刚出发时相比要少上一些,对不上账。
所以就干脆携带着空印账册入京,这样好方便填写实际运抵京师的钱粮。
朝廷又有严格的规定,地方上的账册,必须和户部的账册分毫不差。
否则就要打回去重新填写,重新做账。
而我大明幅员辽阔,偏远地方,交通不便利。
那些远的地方一来一回,就要半年的时间。
要是回来还对不上数,来回跑个两三次,那很多事情都给耽误了。
所以,为了事情能顺利进行,就有了这空印账册。
有了它,有什么错误的地方可以随时进行更改,不用再那么麻烦,影响国朝税粮征收,耽误了正事。”
刘歆将他想好的理由,当着众多文武的面,说与了朱元璋听。
听到刘歆说出来的话,文官行列里很多人都禁不住暗自赞叹,不愧是户部尚书,说话就是有条理。
事实情况,也真就是如同他所说的那样。
这事明明有着成例在的,狗皇帝非要鸡蛋里面挑骨头。
这下子看狗皇帝如何应对!
就连武将行列里,也有不少人神色微妙,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样子。
也不知道到底是在看谁的热闹。
不仅是他们,就连刘歆说完这些话后,腰杆都挺直了不少。
就仿佛他们做的这些,真就是如同他说的那般,全都是为国为民,没有什么私心。
皇帝非要让自己在朝会上辩解,那自己就好好的给他辩辩!
就朱元璋那在钱财上短浅的见识,要不被自己绕晕才是怪事。
这是朱元璋自找的,可怪不得自己。
“好,说的好,为了这场狡辩,你看来是没少下功夫!”
朱元璋鼓掌喝彩,而后声音一沉:“蒙元就有了?蒙元就有就是正确的了?
蒙元还有包税制呢!
蒙元还把人分为四等呢!
怎么不说?
现在是我大明了,少拿这套糊弄人!
无非就是你们,揣着明白装糊涂而已。”
“是是,陛下,臣等今后再也不敢了,接下来就想出新的办法,就这个事加以解决。”
刘歆连忙应是,身子骨特柔软。
朱元璋却不理会他,接着反驳刘歆的话。
重活一世,面对空印案他不仅要以力服人,也要在他们死之前,先来给以理服人。
省的这些狗东西,以为自己在财政上啥也不懂,死也不服。
把人弄死之前,先诛一遍心还是不错的。
“至于你说的账目核对不上,回去修改来上一趟得半年之久,更是放屁。
咱大明已经建立了完善了驿传制度,最偏远的地方,走驿站送文书,一个月都能到达京师。
那些偏远地区的报税官暂且不说,京师下辖的那些地方,来往只要一两日,常州,苏州这些地方也只需要几日,为何也都携带空印账册?”
朱元璋的目光,配合着此时说出来的话,像是能把人心给看透一样。
“那个……这主要也是因循旧例,见到大多人都是如此做的,所以生了懒惰之心,随大流了。”
刘歆有些冒汗了,这狗皇帝怎么比自己想的难缠?
“还有,说什么地方上送来的粮食会有损耗,提前写好数额,来到京师对不上数,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