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是最好不过。
王敏这近一年里,也逐渐习惯了皇帝的这些变化。
闻言倒也没有推辞,对着皇帝再次行了一礼,手中纸笔这些都给放下。
从武英殿内退了出去。
来到外面,有两个宦官陪着他往下榻处而去。
皇宫很大,只有后宫才是皇帝,妃嫔们日常生活所用,属于外臣无故不得进入的地方。
其余的诸多地方,则被划分出了诸多不同职能的地方。
除了皇帝办公,太子办公,以及召集百官开早朝,举行大朝会之类的地方外。
中书省,六部,以及诸多部门也在皇城内。
甚至于朱元璋还在皇城内的一些地方,盖了羊圈,鸡舍等。
用来养羊,养鸡等,也算是贴补一下用度。
中书舍人王敏,这种跟着皇帝值夜班的人,在皇城内有睡觉的地方,在正常不过。
刚走了几步,见到锦衣卫指挥使刘英提着灯笼前来。
便驻足对着刘英行礼。
刘英对此只是略一点头,没还礼,也没有说话,径直朝着武英殿而去。
作为中书舍人,王敏自然知道,刘英平素就是这个样子。
并不是针对谁,自然不会多想,更不会计较。
当然,也计较不起。
他太清楚这位,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了。
这么晚了前来见皇帝,也不知道是不是哪里又出事了。
压住纷乱的念头,王敏禁不住暗自叹口气。
陛下的日子,过的也是真不容易。
都道皇帝威风八面,却不知道皇帝又有多辛苦。
这么晚了还在忙个不停。
只盼着大明能少点麻烦事,那些官员们,也都能真的好好做事,少让皇帝操点心。
让陛下能多休息一二,有个好身体……
……
“上位,今夜亥时一刻时,宝船厂那里有了动静,开始有船只往外运输。
到了子时三刻时,停止运输,共运输出三艘两千料大海船。
船只出了宝船厂后,就驶入到了大江之中,由靖海侯吴祯那边的人,操控着离开。为首的就是刘大宝。
宝船场那里,在船只离开后,并未有人出现,更无人去见江阴侯……”
刘英对着朱元璋出声禀告。
行动够快的啊!
三艘两千料的大海船,不过短短两个小时多点,就被他们尽数弄出了宝船场。
可见之前没少干这种事。
不然的话,不会这般的熟练。
吴祯吴良真该死啊!
倭寇都上岸抢夺袭扰了,他们却将这等海中利器,倒卖给那些海寇。
可当真是自己的好心腹!
“干的不错,继续派人盯紧了。
后面的情报,动用信鸽,给燕王那里也送去一份。
切记,绝对不能走漏任何风声!”
朱元璋忍住心中翻滚的怒意,对刘英出声吩咐。
刘英应下。
心里对皇帝越发的敬佩起来。
若不是在此之前,陛下专门于自己交代了,让着重盯一下吴祯吴良兄弟二人。
他这里也不会把很大一部分的精力,放在他们二人身上。
毕竟这是公认的皇帝心腹,且行事一向恭谨。
谁能想到,在真的开始盯着后,竟然有这等惊人的发现!
上位当真是深不可测,应该早就觉察到了一些端倪。
不然,做不到这样的有的放矢。
关键是上位已经把检校废除了好几年了,等于被堵住了耳朵,捂住了眼睛。
没有太多的消息来源,结果却还能有所发现。
这等本事,可真的惊人。
刘英离开后,朱元璋便也起身离开了武英殿,前去坤宁宫休息去了。
和上辈子比起来,朱元璋现在平均一天要早睡半个时辰了。
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朱元璋现在是越来越深有体会了。
他虽然天赋异禀,但也要适当的爱惜身体,进行必要的养生。
争取能活的比上辈子年纪更大。
如此也能做出更多的事情……
……
“传咱的旨意,让吴祯立刻滚进京见咱!”
第二天,朱元璋下达了命令。
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