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为止。吴4墈书 无错内容
因为他很担心,自己在这上面说的太多,会让皇帝感到厌恶。
而后皇帝一气之下,干脆不让自己等人,修订洪武正韵。
而是让宋讷这个北侉子来做此事。
宋讷来修,肯定会以纯粹的北方话形成正韵。
排斥他们南方的雅音。
一旦如此,那可就因小失大了!
如今,这件事情的关键,就是需要把修订洪武正韵权利,先握到手里。
后面再根据皇帝的要求,慢慢改。
虽然皇帝有皇帝的要求,但修订正韵的是自己等人,笔握在自己的人手中。
那么在修订时,自己等人还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往里面填充上很多,自己等人所想要的东西。
在这上面,宋濂考虑的很是清楚明白。
看着宋濂的反应,朱元璋岂能不知道宋濂心中所想?
而上辈子上,自己就对这洪武正韵多有不满。
在洪武八年,洪武正韵成书之后。
自己很快便又让人对洪武正韵,进行重新修订。
并且,还把宋濂等人给换了下来。
继续让他们以中原雅音为参考,进行修订。
一直修订到洪武十二年,才算是修订完成。
可修订出来的洪武正韵,还是让自己不满意。
还是南方口音。
和自己心中所想,有着很大的不同。
所以到了洪武二十年的时候,自己又一次下令,让人再次重新修订洪武正韵。
但这一次的事,士林,官场当中反应很是强烈。
很多人都说,没有办法再进行修正了。
哪怕是自己发了怒,砍了一些人,也同样不行。
重修洪武正韵的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最终没有办法,自己把孙吾与所纂的《韵会定正》,更名《洪武通韵》,命令刊行。
取代了洪武正韵。
可以说,洪武正韵哪怕是到了最后,也没能让自己满意。
上辈子,自己在这件事情上,耗费了很多的心神。
而诸多的参与修订洪武正韵的人,为什么会一直修不出来自己,所想要的正韵?
为什么到了后面,对于自己的要求,会如此之抵触?
是因为他们听不懂人话,不明白自己的要求,不能按自己的要求,弄出来让自己满意的洪武正韵吗?
自然不是。
而是因为,这看起来简单的官方正韵,实际上背后是大明所存在的南北之争。
大明南北割裂极其严重。
上辈子自己通过种种办法,弥合南北,实际上一统南北,建立大明。
但二十多年下来,南北之间依然是分裂极其严重。
南人北人,很多事情上都是势如水火。
尤其是南人,占据着主导的强势地位,那是从心眼里就瞧不起北人。
这种情况下,北人自然而然,也不会对南人有什么好脸色。
南人称呼北人为北侉子,北人则称南人为南蛮子。
可以说是针锋相对,诸多的事情都要分一个南北出来。
大明以南人为主导,许许多多的南人,完全不把北人,当成本国之人。
从官场到士林皆是如此。
到了自己洪武后期时,所闹出来的南北榜案,就是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
而统一说话的标准,并将之给推广开来,让全国都说同一种语言,有着极其强大的意义。
为什么华夏能够成为华夏,为什么每次分崩离析之后,最终还是能够再次统一?
为什么华夏能够成为一个整体,打不烂,愈挫愈勇?
文化同源,以及秦始皇时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些,在其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尤其是书同文。
有了这一条,哪怕各个地方的口音并不相通,但是文字却是相同的。
彼此之间,能够通过文字正常的交流,理解并推行朝廷政令。
等而统一口音这事,后面历朝历代也都在做,
一直都有官话存在。
但终究推广的力度还是不行。
会官话的人不多。
众多地方上的寻常百姓,没有几个会官话的。
特别是南方,一些地形相对封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