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后来崖山一战,彻底灭绝。
寻常百姓,在这个过程里能做些什么?
大势之下,他们又能做些什么?
当皇帝的,当大臣的如此无能。
致使山河沦陷,又岂能将罪过归到寻常百姓头上?
此时,反倒嫌弃死他们身上有了腥膻之气。
他们身上的腥膻之气,是从何而来?
是拜谁所赐?
况且,真按照宋先生你所说的,真就只有北方之人,身上沾染了腥膻之气?
我们这些江淮江南等众多地方的人,就没有沾染腥膻之气。
这些地方,就没有被胡元给统治过。
我们的父祖辈,包括我们自己,以往不是被胡元统治过的?
宋先生只说北面百姓,有着腥膻之气,咱以为大为不妥。
真按照宋先生所言,咱这个皇帝,咱的皇后,咱的太子,包括你宋先生这个大儒,还有咱大明的满朝文武,儒家诸多士人。
所有的人,都有腥膻之气!
宋先生不说南人,只说北方。
岂不是有失偏颇,和五十步笑百步有何异?”
宋濂面色涨红,几度张口欲言,却说不出话来。
边上坐着的国子监祭酒,这个宋濂口中的北侉子,手扶着锦墩,跪在地上。
叩首于地,涕泗横流。
“咱再问你。”
朱元璋吸了一口气,身子前倾,望着宋濂接着开口:
“咱这个皇帝,是半个大明的皇帝,还是整个大明的皇帝?”
“回陛下,陛下自然是天下共主,是我大明的皇帝。”
宋濂的声音有些抖了。
“好,那咱再问你,几百年下来,南北分裂严重。
宛若鸿沟,不可逾越。
华夏被前面那么多无能该杀之辈,给祸害成了这个样子,
本一体的华夏,被硬生生的一分为二。
生生撕裂。
咱要不要将这条鸿沟给消弭,要不要让我华夏再度成为一个整体?”
宋濂道:“自然是要的。”
“好!”朱元璋赞了一声。
“既如此,为何宋先生等人修订出的洪武正韵,没有按照咱所说的,多多参考中原雅音。
为什么咱弄出来,以中原雅音为主洪武正韵,宋先生还要如此反对?”
宋濂张口欲言,朱元璋却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
接着开口:“宋先生所说,南方从经济文化,从人口,从官员,从京师等来论,都远远超过北方。
这些咱都知道。
可咱为什么,还是要坚持把北方的话,定做洪武正韵,成为官话?
宋先生在为南方的人口,经济文化,粮食产出等这些感到骄傲之时。
咱觉得,应该还可以再往深处想一想。
那就是为什么南方经济文化等这些,如此发达,如此繁荣。
为什么北方就远远比不上?
是因为北方等众多的地方,自古以来就不行吗?
宋先生比咱读书多,了解的也多。
肯定不是这样。
自古以来,北方等诸多地方的繁华,都超过了南方。
包括北宋之时,北方等地也一样繁华。
反倒是南方这些地方,从古时算起,大多时候都是烟瘴之地。
可是为什么,到了现在却变成了这个样子?
咱今天就告诉宋先生。
是因为自秦汉以来,无数北方蛮族,入侵我华夏,来我华夏肆虐,北方都顶在了最前线。
无数人进行相抗,无数人抛头颅洒热血,死在了与蛮族相抗的事情上。
死在了北方的土地上。
那里处在对抗蛮族第一线。
蛮族入侵,烧杀掠夺后,纵然还能继续南侵,可各种作恶的力度,也会远远低于在北方时
若没有北方长期顶在前面,化为屏障,化为战场,顶住蛮族。
把满足的绝大部分伤害,都给承担了下来。
北方之繁华,在战火之中灰飞烟灭,多不复存在。~[a3>[,8?t?看>;书..\网?? *1@最a新°=-章%节?)更]1新}|;快?
江南等诸多地方,又岂能繁华至此?
包括现在,我大明上尚有几十万的将士,陈兵北方,遏制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