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
朱棡忽然之间,就有些说不出话来了。
对上号了!
一切都对上了!
原来……原来这就是三百年王朝定律出现的原因!
原来,这所有的一切,归根结底就是土地兼并!
原来这件事儿,竟是这般的简单!
可又偏偏是这样的惊人!
果然,自己父皇说的很对。
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土地兼并出现的。
自己在父皇的引导之下,竟然能一下子看着这么远,直接看透了王朝兴衰的根源!
有些王朝做的好,会通过一些办法,来抑制土地兼并。
这样的王朝,有些能存在个两百多年。
但有一些王朝就是瞎搞了。
比如元朝,只会打天下,不会治天下。
尤其是在抑制土地兼并这件事情上,完全没有丝毫的意识。
不仅不抑制,还实行了一个包税制。
简直就是一个灾难。
所以没有百年国运。
在汉唐这等朝代,正在出现盛世的时候,它却迅速走完了整个王朝兴衰的过程,已经轰然倒塌了……
朱元璋看着自己家老三的反应,不用问就知道,自己家老三已经想到了很多。
这让他很的满意。
同时也想起了半年前自己家标儿,从自己这里得知了这一个规律之后的反应。
和老三这个时候,是何其的相像。
朱元璋没有说话,坐在那里看起来奏章。
给自己家老三足够的时间,让他去思索,去消化。
如此过了好一阵后,晋王朱棡这才逐渐的回过神来。
能够看得出来,他被土地兼并所带来的震撼,还没有完全消失。
心绪依然特别的不平静。
“父皇您说的对!
土地兼并,确实是王朝三百年铁律的根本原因。
众多事情,从表面来看,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
可从根源上来看,种种发展都离不开土地兼并。
而诸多的改革,其实从根本上来看,也是围绕如何给国家增加收入来的。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宋朝时王安石变法,会注定失败。
因为王安石变法,没有从最根本上来进行。
没有抑制土地兼并。
不从这个根本的事情上着手,很多事都是虚有其表,治标不治本。
再加上守旧势力的各种反扑,捣乱,变法失败也就可想而知。”
听了朱棡的话,朱元璋欣慰地点了点头。
“你能看到这些,真的很不错。
现在明白,咱为什么要在国子学里,推行农书,开展畜牧这样的课程了吗?”
朱棡点了点头:“明白了,我大明是农业大国。
种地,畜牧养殖等,关系到无数人的肚子问题。
而无数人的肚子问题,又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一个国家只要能让众多百姓们,不饿死,能让他们活得下去。
那这个国家就是就是好的。
就不会被推翻。
重农不能只流于表面,不能只是嘴上喊上一喊,而是要付诸行动。
父皇在国子学这个天下间最高的学府里,开设这样的课程。
恰恰便是一个最好的风向。
明确的告诉天下人,朝廷是重视农业的,是重视百姓的。
而如今士林当中的风气,便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士农工商嘛,农要排在士的后面。
甚至于在很多人的心中,农连商都不如。
很多人都是嘴上说着农很重要,可是实际上却很轻视农事。
甚至有很多人,根本就不通农事。
对于种地的百姓,心中更是轻蔑……”
朱元璋闻言露出欣慰的笑容。
“你说的不错,咱就是这么想的。
国子学里的很多学生,今后都是要当官的。
在一个农业大国里当官,对农事却一点都不了解,又怎么能当得了好官?
所以咱们准备加上这些课程。
不仅如此,这农业的发展,畜牧业的发展,同样也是有着大学问。
怎么才能种出更多更好的粮食,让同样的土地,能够养活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