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晨,陈泽坐在大殿上,台下大臣们身着朝服,整齐地站立着,气氛庄严肃穆。
就在此时,宰执赵鼎手持一份奏疏,稳步走上殿前,恭敬地呈递给陈泽。
赵鼎环视朝堂百官,声音洪亮的说道:“陛下,微臣斗胆提议实行京察之制。此制不仅可以督查百官行为举止、政绩优劣,更能从中选拔出真正的贤能之士,为国效力。此举实乃利国利民之良策。望陛下斟酌考虑,并尽快推行实施。”
紧接着,赵鼎将何为京察做了详细阐述。
只见他的话音刚落,朝堂内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议论声,众大臣交头接耳,对这个新提议各抒已见。
杨沂中一直在默默聆听着赵鼎的奏疏和众人的讨论。待赵鼎说完后,他略作思索,便向前迈出一步,拱手说道:“陛下,微臣以为赵大人所言极是。京察之制确实能够有效地整顿吏治,为国家选拔贤能。应该大力推行。”
说到此处,杨沂中的目光转向了赵鼎方向。心中暗自想到,既然陛下重用赵鼎,那么赵鼎的提议,想必也是陛下的意思,自已大力支持总是没错。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殿中侍御史钱云突然站了出来。
只见他一脸严肃的说道:“虽说京察制度本身甚好,但微臣担忧鉴察院在此过程中所拥有的权力过大。若无人加以约束制衡,恐其易生结党营私之举,从而影响整个考察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因此,微臣建议应由吏部与鉴察院共同主导此次京察,双方相互监督与制衡,方能确保公平公正,让人心悦诚服。”
说起这位钱云,那可是个出了名的耿直之人。他向来只认死理,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对待奸佞邪恶更是毫不留情。也正因如此,尽管他担任殿中侍御史已有八个年头,却始终未能得到升迁,依旧停留在正七品的官职。但即便如此,他依然不畏强权,一点不怕得罪鉴察院。
“陛下,臣反对钱云观点。鉴察院本就肩负监察百官之重任,若再受吏部掣肘,岂不是会束缚手脚,无法充分发挥其职能。依臣之见,应当维持鉴察院独立行使职权,方能保证京察之公正有效。”
汪应辰眼见着钱云突然发难,心中难免涌起一股怒火,他挺身而出,言辞犀利地进行反驳,其愤怒之情溢于言表,显然对于那削弱鉴察院权力的提议充满了不满和抵触。
就在此时,吏部尚书李光如不紧不慢地开口道:“陛下,依微臣之见,不如将考核堂审之事交由吏部来负责执行,而监察院则根据吏部所给出的结果去负责监察评定。如此一来,既能确保整个过程不失偏颇、公平公正,又可使得操作简便易行,实乃一举两得之策。”
陈泽微微颔首,表示对李光所言表示认同。
紧接着,他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一圈后,朗声道:“既然如此,那么便从今日开始,展开京察,为期半月。此次京察范围涵盖京城内所有的大小官员。其中,三品及以上高官,朕会亲自过目审查;至于五品至三品之间的官员,则交由宰执赵鼎来评定他们的优劣好坏;而五品以下的那些官员,则先由吏部进行初步的考核,随后再由监察院进行复核评定。务必做到严谨细致、明察秋毫,绝不可放过任何一个有问题的官员。”
刚刚下朝,中书舍人程克俊与右谏议大夫罗汝楫等几人,便神色匆忙,连官服都还没来得及换下,便急匆匆地赶到万俟卨的宅院。
“万大人,您说说看,这赵鼎究竟是哪根筋搭错了?他怎会突然就整出个什么京察制度来呢?这岂不是在咱们这些百官的头顶上又高悬起一把明晃晃的刀子吗?”
程克俊满脸愤懑地向万俟卨大倒苦水。
万俟卨微微皱着眉头,轻叹了一口气,缓缓开口道:“唉,依我看来,这无非就是赵鼎和汪应辰用来打压异已的手段罢了。他们借着推行这所谓的京察制度,好趁机清除那些对他们不利的官员,巩固自已手中的权力。”
说到这里,万俟卨不禁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忧虑之色。
紧接着,万俟卨神色凝重地继续说道:“眼下还有一件更棘手的事情。陛下已经下令重新审理岳飞一案,刑部那帮人也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居然查出我和汝楫当初弹劾岳飞的那些罪名中有许多都是子虚乌有。现在又搞起了京察,大家可得多长几个心眼儿,凡事小心谨慎。”
听到这番话,一旁的罗汝楫顿时脸色变得煞白,原本紧皱的双眉此刻更是拧成了一团麻花,忧心忡忡地嘟囔道:“真是多事之秋啊!陛下如今这般急切地力挺赵鼎和汪应辰,想必是有意要扶持起一股全新的势力。而咱们这些人,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