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明珠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回到蓟县,刚一落脚,便收到小皇帝司马邺宣他入行宫面圣的旨意。+x-k,a¢n+s¢h-u+j_u?n+.~c\o¢m^邵明珠不敢耽搁,即刻前往行宫。
踏入殿中,只见司马邺端坐在龙椅之上,面容虽显稚嫩,却透着一股上位者的威严。见邵明珠进来,司马邺微微抬手,示意太监给邵明珠赐坐,温和地说道:“老师,自朕从洛阳辗转至蓟县,这一路的艰辛,老师功不可没,居功甚伟。朕与王浚大人仔细商议过后,觉得太傅这一职位,非老师莫属。王浚大人则擢升为丞相,不知老师对此可有意见?”(西晋时期太傅是最高荣誉官职,没有实权,但如果再加上一个“录尚书事”便可总览朝政,是权臣的标配,不巧邵明珠的官职是侍中加封骠骑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持假节,录尚书事。)
邵明珠心中微微一动,表面上却神色平静,点了点头,说道:“陛下圣明,臣附议。”然而,心中却暗自思忖,“老子竟然是太傅了!王浚是丞相,老子本就加“录尚书事”再加上太傅,这是让我跟王浚不死不休啊!这太傅之位在历史上似乎总与悲剧挂钩,着实有些不吉利啊。而且上一位太傅死后可不体面啊!妈的,小皇帝这算计啊......”
司马邺见邵明珠没有异议,脸上浮现出一丝满意的神情,接着说道:“老师功勋卓着,如今这侯爵之位,已然配不上老师的功劳了。朕意,封老师为渔洋郡公,不知老师意下如何?只是,对于三部鲜卑的人,应当如何安排,倒是个棘手的问题。丞相大人提议,让他们入朝为官,老师对此有何想法?”
邵明珠听闻,略微思索了一番,缓缓说道:“陛下,拓跋猗卢与慕容廆如今已然是国公之位。臣以为,不妨提拔他们的儿子,拓跋锐和慕容皝。”
司马邺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疑虑,却并未言语。,小¢说*宅` ¨无?错?内_容?邵明珠明白小皇帝心中的顾虑,于是进一步解释道:“陛下,提拔他们的儿子,实则是在鲜卑各部内部埋下一颗‘炸弹’。您想,当老子的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官职提升,而儿子却获此殊荣,那些鲜卑的老家伙们心里必定会有所不满。但他们碍于面子和种种考量,不会在明面上表现出来。如此一来,朝廷便能利用他们内部这种微妙的关系,进行制衡。假以时日,待拓跋锐和慕容皝真正成为朝廷的人,便可以更好地控制鲜卑部,为朝廷所用。”
司马邺静静地听完邵明珠的分析,眼神中透着思索与权衡。过了片刻,他没有直接回应,只是默默地点了一下头,算是默许了邵明珠的提议。
殿内一时间陷入沉默,君臣二人各自思索着其中的利弊。过了一会儿,司马邺打破沉默,看着邵明珠问道:“老师觉得,该给他们什么官职为宜?还有,段匹磾又该如何安排呢?”
邵明珠深知这问题的关键,沉吟片刻后说道:“陛下,对于拓跋锐和慕容皝,可先封他们为散骑常侍。此官职虽无实权,但能常伴陛下左右,既能彰显陛下对他们的恩宠,又便于朝廷对他们进行观察与掌控。他们在陛下身边,见识朝廷的威严与力量,久而久之,自然会对朝廷心生敬畏与忠诚。
至于段匹磾,此人勇猛有余,智谋不足但是贵在对陛下忠心耿耿。可擢升他为平北将军加封侯爵,令其驻守蓟县。如此一来,既能发挥他的军事才能,护卫陛下安全,又可将他安置在权利中心之地,避免朝中的其他势力对陛下掣肘。同时,朝廷可暗中安排亲信,对其进行监视与制衡,确保万无一失。”
司马邺认真地听着邵明珠的每一句话,眼中渐渐露出赞赏之色,说道:“老师考虑周全,朕听老师的。1\3·1?t`x~t?.^c+o!m¢只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引起鲜卑各部的不满与反抗。”
邵明珠拱手行礼,说道:“陛下圣明,此事确实需谨慎行事。臣愿为陛下分忧,与陛下一同谋划,确保诸事顺遂。”
司马邺微微前倾身子,目光诚挚地看着邵明珠,缓缓说道:“老师,如今局势复杂,司隶校尉府必须重新成立,这司隶校尉一职,关乎朝廷兴衰,实乃重中之重。朕身边能信任的人不多,思来想去,除了老师,实在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
邵明珠心中暗自叹息,他自然清楚司隶校尉这个职位的分量。此职位权力极大,不仅手握监察百官的大权,掌控司法权,对京畿地区拥有行政管辖权,地位比州刺史还高,战时更是能执掌军事权,就连人事权也在其掌控范围之内,可以举荐或罢免属官。邵明珠瞬间明白,小皇帝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