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伦见此情形,面露难色,赶忙上前,拦在了主仆二人面前。司马凝霜见状,心中不满,柳眉倒竖,斥道:“方杰伦,你敢拦我的驾!”方杰伦当然清楚司马凝霜的身份和脾气,此刻被吓得颤颤巍巍,结结巴巴地说道:“陛......夫人恕罪,您就别为难老奴了,您跟老爷,老奴谁都惹不起啊。您还是听老爷的话吧,不然老奴实在是没法交代呀。”
司马凝霜听完,气得冷哼一声,心中又急又恼,却又无可奈何。她狠狠地瞪了方杰伦一眼,将食盒重重地放回桌上,随即坐回座位上,拿起碗筷,开始闷头吃饭,可心中却仍为邵明珠的事担忧不已。饭厅里的气氛,也因这小小的插曲,变得愈发沉闷压抑。
夜幕如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悄然铺展在幽州的上空。秋风瑟瑟,带着丝丝凉意,呼啸而过,卷席着枯黄的落叶,在空中肆意飞舞。
邵明珠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书房之中。书房内,烛火摇曳,微弱的光芒在墙壁上投下他略显孤寂的身影。他正专注地练习着书法,手中的毛笔在宣纸上挥洒自如,墨汁洇染开来,勾勒出一个个刚劲有力的字迹。他练习的书体不是魏碑,也不是汉隶,而是楷书。西晋末年楷书只是有雏形,但是还不是成熟体。楷书真正运用是在隋唐。
根据邵明珠的详细描述,赵翔成功造出了宣纸。如今,在幽州这片土地上,宣纸已能够实现批量生产。与此同时,活字印刷术也开始投入运用。邵明珠深知,要想让科举制度顺利延续下去,打破士族对知识的长期垄断,就必须降低书本和纸张的价格。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买得起书,读得起书,寒门子弟才会有机会与士族子弟在学问上一争高下。然而,他心里明白,这注定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急不得,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推进。
除了文化教育方面,军事装备的研发也是邵明珠关注的重点。燧发枪的研发目前陷入了停滞状态,尽管赵翔一直全力以赴,但燧发装置始终无法攻克。这主要是受到工艺和工具的限制,不过赵翔表示,这只是时间问题,只需再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军队的管理与扩充同样迫在眉睫。王浚之前答应给邵明珠五千段部鲜卑的骑兵,可邵明珠一直没有前去接管。此刻,他正陷入沉思,思索着谁才是适合担任护鲜卑校尉这一关键职位的人选。
突然,一个名字在他脑海中闪现——段末波,段疾陆眷的弟弟。邵明珠深知,此人长期遭受段匹磾的打压,心中必定积累了诸多不满。若自己亲自出面拉拢,许以丰厚的利益,说不定能够将他收归麾下,为己所用。
对于汉人属官的人选,邵明珠也已有了明确的想法。他打算让张璞和赵骏一同前往接管段部的骑兵,再加上段末波的协助,如此一来,便能够较为稳妥地控制住这五千骑兵。想到这里,邵明珠微微点头,仿佛已经看到了这股力量在自己的掌控下,为稳定局势、实现抱负发挥重要作用的场景。烛火映照下,他的眼神愈发坚定,透露出对未来的自信与期待。
邵明珠在静谧的书房中,继续沉浸在对整军大事的沉思里。此次夺权行动,他出手迅猛且干净利落,犹如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掌控了局面。这一果敢的行动,引起了各方势力的关注与震动。
拓跋猗卢、慕容廆纷纷派人前来传达口信,言辞间满是诚挚的支持:“贤婿放心,我们定会坚定不移地站在你这一边。只是希望贤婿能出手帮我们操练兵马,提升我部战力。”王浚同样有着这样的心思,邵明珠部队所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他们都看在眼里,心生羡慕与渴望,期望能借助邵明珠的军事才能,让自己的军队也脱胎换骨。
面对各方的请求与期望,邵明珠心中已有了全盘的规划。他打算成立京城三大营,打造一支归属中央直接调遣的胡汉联合部队。这三大营,将由他的属兵、王浚的幽州军以及鲜卑人共同组成。
京城三大营各具特色,分工明确。神机营,作为邵明珠军事力量中的精锐,其威名早已远扬,自然无需多言。而五军营,更是人才济济,汇聚了多支劲旅。广阳雷霆军,以其迅猛的攻击和无畏的勇气闻名;邺国先登军,向来以率先冲锋陷阵、不畏艰难险阻而着称;解烦军,擅长应对各种复杂局势,化解军中烦难之事;无当飞军,行动敏捷,犹如鬼魅,令人难以捉摸;重装铁骑,则如同一股钢铁洪流,具备强大的冲击力和威慑力。这五支劲旅共同构成了五军营,成为京城三大营中的重要力量。
北军营,由三部鲜卑的骑兵组成,他们来自广袤的草原,骑术精湛,作战勇猛。邵明珠计划在北军营设置一名北军中侯进行管辖,以确保这支骑兵部队能够高效运作,听从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