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明珠讲完货币,端起茶杯润了润嗓子,感觉铺垫得差不多了,该说说“民生工程”了。÷ˉ幻-¢&想e?姬° ?a最·^新D°章?^节_更·?新D快$?
“陛下,”他放下茶杯,语气轻松了几分,“幽州这地方,什么都好,就是冬天太冷!滴水成冰!寻常百姓家,烧柴取暖,费时费力不说,烟熏火燎,还容易走水。买炭又太贵!臣在洛阳时弄出来的那个蜂窝煤和铁皮炉子,陛下还记得吧?”
司马邺眼睛一亮:“记得记得!那炉子好用!烟少,火旺,还省柴火!宫里都用着呢!老师是说……”
“对!”邵明珠一拍大腿,“臣已经在渔阳郡的封地,命人日夜赶工,打造了大批的铁皮炉子和蜂窝煤!今日就能运抵京城,开始售卖了!”
司马邺闻言,脸上露出由衷的喜色:“太好了!此乃利国利民之举!老师心系百姓,朕心甚慰!只是……”他顿了顿,想起洛阳时听到的传闻,小心翼翼地问:“老师,这蜂窝煤和炉子……定价几何?洛阳那边,听说可是日进斗金的好买卖啊……”
邵明珠一听“日进斗金”,老脸微微一热,下意识地摸了摸鼻子。他那些年在洛阳靠着蜂窝煤和改良炉子,确实赚得盆满钵满,连带着给神阙卫的经费都宽裕不少。这“奸商”的名头,看来连小皇帝都知道了?
“咳咳……”邵明珠清了清嗓子,努力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表情,“陛下!此一时彼一时也!在洛阳,那是权宜之计,为了筹措军资,不得已而为之!如今……”
他挺直腰板,声音带着一种“大义凛然”的慷慨:
“如今我大晋定鼎幽冀,陛下仁德布于四海!这两年幽州风调雨顺,粮食满仓,府库充盈!正是休养生息、收拢民心之时!百姓安居乐业,人口繁盛,方是社稷根本!这蜂窝煤和炉子……”
邵明珠大手一挥,斩钉截铁:
“臣决定了!平价!最低价!薄利多销!不!是微利保本! 要让顺天府乃至整个幽冀两州的穷苦百姓,家家户户都用得起!烧得起!暖暖和和过冬!少冻死一个人,就是为大晋多留一份元气!少死一个壮丁,就是为朝廷多添一份税源!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陛下!”
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情真意切!司马邺听得目瞪口呆,随即眼中爆发出强烈的感动和敬佩!
“老师!”司马邺激动地站起身,绕过书案,走到邵明珠面前,深深一揖,“老师高义!朕……朕在洛阳时,只闻老师……呃……经营有方,生财有道。?h′u?l,i*a?n¢w^x,.\c?o_m+万没想到,老师竟有如此悲天悯人、让利于民的胸怀!为了百姓能熬过寒冬,竟不惜放弃这日进斗金的买卖!此等胸襟,此等气魄!朕……自愧不如!老师真乃国士无双!” 他这一番马屁拍得又响又亮,句句戳中邵明珠那点“伪善”的虚荣心。
邵明珠被夸得浑身舒坦,骨头都轻了二两,脸上那点被揭穿“奸商”老底的尴尬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得意和“我果然是个大好人”的自我感动。他捋了捋并不存在的胡须,矜持地摆摆手:“陛下言重了!为臣者,自当为君分忧,为民请命!些许钱财,身外之物,何足挂齿!”
司马邺看着老师那副“视金钱如粪土”的傲娇模样,心中暗笑,但面上依旧感动万分:“老师高风亮节!实乃百官楷模!朕定当下旨褒奖!让天下皆知老师爱民如子之心!”
“哎!不必不必!”邵明珠嘴上推辞,心里却美滋滋的。被小皇帝这么一捧,他感觉自己的形象瞬间高大光辉起来,连带着看这幽州的寒风都觉得不那么刺骨了。
就在这时,司马邺话锋一转,带着点少年人的狡黠和试探,凑近邵明珠,压低声音道:“不过老师……您这蜂窝煤买卖,虽说让利于民,但总归还是要些本钱的吧?这顺天府乃至整个幽冀两州的市场……可不小啊!老师您……真舍得这泼天的利润?”
邵明珠正沉浸在“道德楷模”的光环里,被司马邺这么一问,那股子“视金钱如粪土”的豪情还没散尽,又被“泼天利润”四个字勾得心尖一颤!他下意识地脱口而出:“咳!这个嘛……其实……也不是完全没得赚……就是少赚点……”
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这跟刚才“微利保本”的人设不符啊!
司马邺眼中笑意更深,却装作没听出破绽,反而一脸“我懂你”的表情,用力点头:“对对对!老师说得对!少赚点也是赚!总不能让老师您自掏腰包贴补吧?那也太不像话了!”
他这台阶递得又快又稳,邵明珠赶紧顺着下:“陛下明鉴!正是此理!薄利才能多销嘛!多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