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跟娘回家烧饭了。”
“哎,好,小夫子,俺明天再来。”狗蛋从地上爬起来,拍拍土一侧身就钻出了门缝。
他们前脚走,花花的姐姐后脚就来了。姐姐十岁,她们也要回家烧饭,小的得帮忙烧火添柴。
“小夫子,幺妹明日再来。”
“好,切菜烧火注意安全。”
黄昏时分,像幼儿园放学似的,家长们陆陆续续的都把孩子接走了。
青柳收了一篮瓜果蔬菜,听了满耳朵村民对殿下的感谢,不禁面露敬佩。
艺书略显得意地挑了挑眉,要快速融入一个地方,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当地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村民每天都得下地干活,不可能时时刻刻守着孩子。
白天,红土村好多半岁到三岁间的孩子,都会被拴在床腿上锁屋里。
而三岁到七岁是最皮最捣蛋的时候,傻大胆,偏爱往水边跑,偏爱爬树翻墙。
家里有个这么大的孩子,大人干农活时难免要操心。
艺书看上去就是个半大孩子,长得好看性格也好,大夥儿对他本就没有太重的防备心。
现在他愿意帮忙看孩子,大夥儿简直求之不得。
更何况他还会带着孩子写字,村民心底感激,家里有条件的,隔三差五就会带把青菜丶送个鸡蛋,聊表心意。
实在贫苦给不起谢礼的,也会帮艺书做点活儿,比如挑水捡柴,或者帮忙捎些东西去镇上卖。
这么有来有往的,不就迅速融入到乡村生活中了
至于看孩子,还真不难,这里的孩子可比后世那些小霸王好带得多。
就像那俩不满一岁,还在襁褓里的,除非饿了拉了,几乎都不哭闹。
他们习惯了哭闹没人理,能来个大人帮忙换条尿布丶喂口米糊糊,就谢天谢地好梦连连了。
稍微大些能跑能说的,仿佛天生就懂读书写字是一件多么奢侈的好事,三五个字,就能让他们开心地写一整天。
实在有个别玩心大的,让青柳给刻把木剑,或让青草给编个草编,孩子们也能老老实实待在院子里玩。
当然了,要在村里生活三年,光跟村民打好关系是不够的,赚钱的营生也必须有。
青柳就打猎捕鱼,艺书不叫他使全力,所以打猎成果每天都有,但不多。
青草是绣花,同样的也不用挑灯夜战,每天绣个把时辰就成了。
艺书自己的活儿是抄书。
这相当于一家三口三个劳动力,不指望发大财,吃饱穿暖却是轻而易举。
生活对他们仨来说是简单的,对红土村村民则正相反。
赋税重丶种地收获少,偶尔还有土匪进村为非作歹,日子委实艰难。
这不,前天土匪又进村劫掠,正巧村口第一个院子就是那三间茅草屋。
艺书和青柳都是高手,收拾几十个土匪还不是小菜一碟
于是三下五除二的,土匪气势汹汹地来,鼻青脸肿地被丢了出去。
听说有土匪,红土村村民还没来得及哭穷奔逃呢,战斗就结束了。
片刻的呆楞之后,村民喜不自胜,村长还把艺书他们请回家吃了顿饭。
“三位恩公尽管在村子里住下吧,住多久都好,俺们都欢迎。”
“听说恩公那茅草屋有些漏雨,正巧俺家大儿子会补房顶,待会儿让他跟你们回去看看”
“哦对,你们的土竈整得咋样了要是不会,喊俺们去整。”
“恩公们别嫌老头儿说话不客气哈,俺瞧着你们都不是能做活的,所以家里有啥困难别客气,乡里乡亲,俺们都能搭把手。”
“老爷子火眼金睛。”艺书竖起大拇指,“家里许多技巧性的活,我们确实不擅长,但勉勉强强也能凑活着干。”
即便他什么都会,也没一下子拒绝个彻底,而是笑说:“真到做不来需要帮忙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跟大家客气,到时候大家别嫌烦就行。”
村长连连摆手:“不会不会,绝对不烦。”
“恩公是俺们红土村的大恩人,没啥回报给恩公的,要是能给你们搭把手做点活,俺们心里也舒坦。”
原本还有些人眼红这仨外来者生活太轻松了,想赶他们走呢,现在发现他们能打土匪,那还有啥好犹豫的
必须想办法留下恩公啊!
这顿饭之后,不光是需要看孩子的家庭,村里所有人对艺书都热情起来,出个门到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