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愤,他是圣父,是佛祖,是菩萨。
对朱九真手下留情,与玄冥二老交手也不舍得痛下杀手,甚至能宽恕成昆。 最为离谱的是,身为明教教主,却舍不得杀鞑子官兵。 那你还抗什么元? 实乃当代第一讽刺之举。 张无忌自年少时起,便游历四方,从武当山、少林,至蝴蝶谷,又从蝴蝶谷长途跋涉万里远赴光明顶。 难道他未目睹百姓之疾苦? 难道他未察觉蒙元统治下民间之困苦? 难道他未见识鞑子的残暴不仁? 然而,这些他竟都能视若无睹,对敌人仁慈,实则是对自己人残忍。 好人既救不了天下,亦救不了自身,因而他一生都深陷于纠结、犹豫和寡断之中。 这是性格缺陷,苏然可容忍其存在,只要不来恶心自己便可。 次日,袁州城外,法门寺。 一众前来上香求佛的民众,刚至寺外,便看到满地血迹以及残肢断骸。 吓得纷纷拔腿奔逃,一些消息灵通的武林人士亦获此讯。 今日,整个袁州城皆开始流传。 无数茶楼酒馆中开始热议,江湖刀客打扮的中年人说道: “昨日,明教教众与蒙元鞑子于法门寺展开血战,死伤近千人。” “有一青衣少年,在元兵阵中冲锋陷阵,无人能与之抗衡,数百元兵将其包围,仍被其斩首数十人,而后逃离。” 青年人闻言答道: “绝不可能!西南一地,何时出现这等少年高手?” 另一人接言道:“有人亲眼所见,那人还说,少年马背上还带着十来岁的小女子。” “一派胡言!” 后续传言愈发夸张,有人称, “那少年一剑挥出,剑气纵横数丈之遥,瞬间斩落一片元兵头颅。” “何止如此,剑气尚可转弯,前后左右,来回穿梭,仅一剑便肃清周身数丈。” “哈哈哈哈,那不成了剑仙?” “真有这等实力,还跑个屁,直接杀上大都,一剑斩了当今岂不快哉?” “慎言慎言!” “妈的,你若找死别带上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