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表象之下的危机
李乾的叛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虽已平息,却在大夏帝国的朝堂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渊圣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眼神中满是疲惫与忧虑。此次叛乱让他深刻意识到,储君之位关乎国家的兴衰存亡,容不得半点马虎。于是,他决定让太子李景宸参与朝政,希望能将其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
“太子李景宸,自即日起,你便随诸位大臣一同处理政务,朕会安排得力之人辅佐你,望你能潜心学习,早日肩负起治国理政的重任。”渊圣帝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太子李景宸立刻跪地叩首,声音洪亮且诚恳:“儿臣定当不负父皇期望,努力学习,为我大夏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他抬起头时,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脸上洋溢着谦逊好学的神情,让在场的大臣们纷纷点头称赞。
然而,这一切不过是太子精心伪装的表象。退朝后,李景宸回到东宫,原本那副恭敬的模样瞬间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不耐烦。他将头上的冠冕随手一扔,瘫坐在椅子上,对着身边的太监抱怨道:“真是烦死了,每天都要去朝堂上听那些老家伙唠叨,还不如在东宫吃喝玩乐来得自在。”
太监连忙上前,谄媚地说道:“太子殿下,这不过是陛下的一时兴起,您就忍一忍,装装样子就好。”
李景宸冷哼一声:“哼,要不是为了那皇位,谁愿意去受这份罪。”
第二天清晨,李景宸极不情愿地来到朝堂。在讨论一项关于水利工程的提案时,大臣们各抒已见,气氛热烈。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臣详细阐述了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太子李景宸坐在一旁,表面上听得十分认真,时不时还微微点头,似乎很认同老臣的观点。可实际上,他的心思早就飘到了九霄云外,脑海中想的全是昨晚在后花园举办的宴会,以及那些婀娜多姿的舞女。
“太子殿下,您对此有何看法?”一位大臣突然问道,将李景宸从幻想中拉回了现实。
李景宸愣了一下,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但他很快便镇定下来,清了清嗓子说道:“嗯……这位爱卿所言极是,此水利工程关乎我大夏的农业命脉,务必尽快实施。”他的回答模棱两可,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却又让人挑不出毛病。
大臣们听后,虽然觉得太子的回答有些敷衍,但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太子刚刚开始参与朝政,或许还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
在处理一件关于边境贸易的事务时,李景宸的草包本质更是暴露无遗。一位负责边境贸易的官员向朝堂汇报了近期贸易的情况,并提出了一些优化贸易政策的建议,以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
李景宸听后,皱着眉头说道:“边境贸易有什么重要的?那些蛮夷之地,能有什么好东西?不如多花些精力在国内的商业上,这样才能增加国库收入。”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几位熟悉边境贸易的大臣纷纷站出来,向太子解释边境贸易的重要性,以及对国家经济和外交的积极影响。可李景宸却充耳不闻,固执已见,坚持自已的观点。
“太子殿下,边境贸易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还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维护边境的和平稳定。如果贸然减少边境贸易,恐怕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一位大臣苦口婆心地劝说道。
李景宸却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好了好了,知道了。你们就按照自已的想法去做吧,朕懒得管这些琐事。”说罢,他便起身离开了朝堂,留下一众大臣面面相觑,无奈地摇头叹息。
回到东宫后,李景宸将自已关在房间里,大发雷霆。他将桌上的茶具、摆件全都扫到了地上,嘴里还不停地咒骂着:“这些老家伙,总是和孤作对,本太子不过是发表一下自已的看法,他们就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太监小心翼翼地走进房间,安慰道:“太子殿下,您别生气。那些大臣们都是些迂腐之人,不懂得您的宏图大志。”
李景宸冷哼一声:“哼,等孤登上皇位,一定要好好收拾他们。”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子李景宸草包的本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察觉。朝堂上的大臣们对他的期望也越来越低,心中不禁为大夏帝国的未来感到担忧。而渊圣帝却被太子的表面功夫所蒙蔽,依然对他寄予厚望。他不知道,自已寄予厚望的太子,实际上是一个徒有其表、毫无治国之才的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