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刘云瑞的另一路军队绕道后方,准备突袭新京的粮草储备地。然而,他们刚进入埋伏圈,就遭到了苏逸军队的突然袭击。苏逸的士兵们从四面八方涌出,将北朝军队团团围住。北朝军队顿时陷入了混乱,士兵们纷纷四处逃窜。刘云瑞得知后方军队遭遇伏击后,心中大惊,他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前往支援。
在正面战场上,由于刘云瑞分兵,进攻的势头有所减弱。苏逸抓住这个机会,下令军队发起反击。新京的士兵们士气大振,纷纷冲出城门,与北朝军队展开了激烈的近身搏斗。在苏逸军队的顽强抵抗下,刘云瑞的军队逐渐抵挡不住,开始向后撤退。
这一战,苏逸凭借着情报的优势和精心的部署,成功地击退了刘云瑞的进攻,取得了一场小胜。但他也清楚,赵光绝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
四、南朝举措,稳固根基
在北朝与新京交战的这段时间里,南朝的梁帝林羽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行着各项巩固政权的措施。他首先对朝廷内部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顿,罢免了一批贪污腐败、尸位素餐的官员,选拔了一批有才能、有担当的年轻官员,充实到各个部门。
“陛下,此次整顿朝廷,虽然清除了一些害群之马,但也引起了一些老臣的不满,他们在暗中联合起来,试图反对陛下的改革。”丞相李轩忧心忡忡地对林羽说道。
林羽微微一笑,说道:“这些老臣,为了自已的利益,不惜阻碍南朝的发展,朕岂能容忍。你去告诉他们,若他们继续执迷不悟,朕绝不轻饶。”
李轩领命而去。在林羽的强硬态度下,那些老臣们纷纷收敛了自已的行为,不敢再公然反对改革。
除了整顿朝廷,林羽还大力发展农业,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他亲自下田耕种,为百姓们做出表率。在他的推动下,南朝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为军队提供了充足的粮草供应。
在军事方面,林羽下令加强军队的训练,提高士兵的战斗力。他从民间招募了一批有武艺的青年,充实到军队中。同时,他还派遣使者前往周边的势力,与他们建立友好关系,结成联盟,共同抵御外敌的入侵。
五、僵持对峙,暗潮涌动
刘云瑞战败后,赵光大发雷霆,但他也清楚,新京的实力不容小觑,不能轻易进攻。于是,他下令军队暂时驻扎在新京城外,与苏逸的军队形成对峙之势。双方都在不断地调整战略部署,加强防御工事,准备迎接下一场大战。
在僵持的这段时间里,顾渊和谍影司的特工们依然没有放松警惕。他们继续深入北朝军队内部,收集各种情报。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顾渊发现,赵光正在秘密集结更多的兵力和物资,准备对新京发动一次更大规模的进攻。
顾渊深知这个情报的重要性,他立即将消息传递给了苏逸。苏逸得知后,脸色变得十分凝重。他知道,仅凭新京现有的实力,很难抵挡赵光的再次进攻。于是,他决定派遣使者前往南朝,寻求与梁帝林羽的合作。
六、南朝抉择,权衡利弊
当南朝的使者将苏逸的请求转达给林羽时,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有的大臣认为,这是一个坐收渔翁之利的好机会,应该拒绝苏逸的请求;而有的大臣则认为,若赵光击败新京,实力大增,南朝也将面临巨大的危险,应该与新京联合抗敌。
林羽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也在权衡利弊。他深知,这是一个关乎南朝生死存亡的重要抉择。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林羽最终做出了决定:与新京联合抗敌。
“诸位爱卿,朕知道你们的担忧,但如今的局势已经十分危急。若我们不与新京联合,一旦赵光获胜,我们南朝也将难逃厄运。只有联合起来,我们才有一线生机。”林羽目光坚定地说道。
大臣们听了林羽的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于是,林羽立即派遣使者前往新京,与苏逸商讨联合抗敌的具体事宜。
七、联合筹备,共商大计
在南朝和新京达成联合抗敌的协议后,双方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南朝派出了五万精锐部队,由大将军王猛率领,前往新京与苏逸的军队会合。同时,南朝还为新京提供了大量的粮草和物资,以支持战争的需要。
在新京,苏逸和林羽的使者共同商讨了联合抗敌的战略部署。他们决定,由苏逸的军队负责正面防御,吸引赵光军队的主力;而南朝的军队则绕道后方,袭击赵光的粮草储备地和补给线,切断赵光的后勤支持。
为了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