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3 章:改革之路,携手同行
苏逸仍记得远东的那场科举,是一次招收人才,在众多考生中一眼就注意到了刘子羽。考场上,刘子羽下笔如有神助,笔锋刚劲有力,文章里对治国安邦之策见解深刻,字里行间满是不凡的才华与抱负。苏逸当场就断定,此人日后定能成为自已的得力助手。
刘子羽出身贫寒,自幼便饱尝生活的艰辛。但他天资聪慧且勤奋好学,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知识的渴望,在学业上一路披荆斩棘。他深知唯有通过科举入仕,才能改变自已和家人的命运,也才能有机会施展自已的抱负,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当他得知苏逸乃是一位心怀天下、礼贤下士的枭雄时,便下定决心要投入其麾下。
从那以后,刘子羽便一直追随苏逸,出谋划策,成了他最倚重的第一谋士。在刘子羽心中,苏逸是明主,值得自已倾尽全力辅佐 ,这份知遇之恩,他时刻铭记。
战场上,敌军攻势猛烈,苏逸一方岌岌可危。刘子羽主动站出来,声音洪亮,条理清晰地献上奇袭敌后的计策,眼中透着坚定的光芒。苏逸看着这个果敢的年轻人,回想起科举时他的风采,心中满是信任,决定冒险一试。
事实证明,刘子羽的计策大获成功,不仅化解了危机,还让苏逸在军中威望大增 。
还有一次,地方突发水患,当地官员互相推诿,百姓苦不堪言。
苏逸派刘子羽前去处理。
刘子羽一到灾区,顾不上休息,日夜奔波,亲自勘察水情。他挽起裤脚,踏入泥泞的水中,指挥百姓修筑堤坝,调配物资。苏逸身处王府,时刻关注着刘子羽的动向,两人通过书信频繁交流。在苏逸的支持和刘子羽的努力下,水患终于得到有效治理,百姓们对他们感恩戴德。这段经历,让苏逸更加了解刘子羽的能力和为人,两人之间的信任愈发深厚。
新地治理方案确定后,苏逸深知推行才是关键。他反复思量,决定把改革重任交给足智多谋的刘子羽。
书房内,烛火摇曳。苏逸神色凝重,目光紧紧盯着刘子羽,缓缓说道:“子羽,新地改革关乎大夏未来,我思来想去,唯有你能担此重任。此次改革,必要时可采取强硬手段,万不可让改革受阻。” 刘子羽单膝跪地,右手握拳,重重地砸在左胸口,眼神坚定:“王爷放心,子羽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安排好刘子羽后,苏逸又把亲卫军统领陈风唤到跟前。陈风身材魁梧,浑身散发着一股军人的英气。苏逸严肃地说:“陈风,你率一千精锐士兵,务必全力保护刘子羽的安全,确保改革顺利推进。若有人蓄意破坏,格杀勿论!”
陈风立刻大声领命:“末将定以性命相护!” 陈风出身行伍,自小就对军队的纪律和荣誉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战场上他总是冲锋在前,对苏逸的忠诚坚如磐石。
一切部署妥当,苏逸仍不放心。他细细地向刘子羽交代各项事宜,从改革的核心要点,到与当地势力周旋的策略,事无巨细。
尤其在改革细节上,苏逸着重强调:“农业上,推广新的耕种技术,引入耐旱高产的作物品种;商业方面,降低商税,整顿集市秩序,鼓励商户往来;民生上,修建水利设施,改善百姓生活。若遇顽固抵抗,无需留情。” 刘子羽认真聆听,不时点头,将每一点都牢记心中。
钱万贯身为当地势力庞大的土绅,家族在这片土地上经营数代,根基深厚。
他不仅坐拥大量肥沃土地,让众多农户成为他的佃户,收取高额租金,还暗中操纵着当地的商业市场,对来往商户巧取豪夺。顺天县令武泽空有一腔抱负,却因钱万贯的势力掣肘,许多政令都难以推行,面对钱万贯的种种恶行,只能敢怒不敢言。
当刘子羽与陈风率领队伍即将抵达试点地区的消息传开,钱万贯在自家的深宅大院里焦躁地来回踱步,眉头拧成了一个 “川” 字,脸上写满了焦虑。
“这刘子羽素有智谋,楚王派他前来,恐怕咱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他的谋士李师爷弓着背,在一旁附和道:“老爷,此次改革一旦推行,咱们那些见不得光的生意可就全完了,必须得想个办法阻止他。” 钱万贯为人贪婪,不择手段,一心只想保住自已的财富和势力。
起初,钱万贯打算用强硬手段对抗改革,但在多次冲突中损失惨重,他意识到武力难以阻挡改革的步伐。于是,他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决定尝试用金钱买通刘子羽。
钱万贯精心挑选了一批价值连城的珠宝和黄金,装在几个精美的箱子里,又让李师爷写了一封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