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万物阴阳大道论 > 第二十六章 万变不离其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十六章 万变不离其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秘、道德的准则以及生存的技巧。随着时间的推移,世间的生灵们逐渐领悟到了智慧的真谛,开始学会用理性去思考问题,用心灵去感受美好。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具创造力和智慧的生物之一。就这样,文明的火种在华夏大地上熊熊燃起,越烧越旺。人类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智慧,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和科技成果。而那些受到教诲的动物们,也变得越来越聪明伶俐,与人类和谐共处。

这不就是道吗?

(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

“寂”形容无声,“寥”表示无形、空虚,看不见摸不着。

- 独立而不改:“独立”指“道”不依赖其他事物而存在,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不改”表示其本质和特性永恒不变,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记的西游记里有一段是毗蓝婆菩萨说的一句话,我这宝贝,非钢,非铁,非金,乃我小儿昴日星官眼里炼成的” ,还提到其似眉毛粗细,约五六公分长短。这根绣花针并非普通金属所制,而是从昴日星官的日眼里炼出的法宝,具有独特威力。我感觉这两段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周行这个词汇蕴含着一种循环往复、永不停歇地运转之意。它仿佛代表着宇宙间某种永恒不变的规律,如同日月星辰的交替轮转,春夏秋冬的四季更迭,又似江河湖海的奔腾不息,又好比,生死轮回,一代新人换旧人,始终保持着稳定而持续的循环状态。

而“不殆”则更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运行的持久性和稳定性,表示其不会停止、不会衰竭,更不会出现任何危险或差错。就好像一座坚固无比的大厦,根基深厚,任凭风雨如何侵袭都能屹立不倒;又如同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无论周围环境多么黑暗,都能散发出温暖明亮的光芒。

当我们将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时,可以想象到一个源源不断产生智慧与知识的源泉——那便是所谓的“天下母”。天下所有的学问皆从此处衍生而出,宛如大树的根系向四面八方延伸,滋养着每一根枝桠、每一片绿叶。无论是哲学思想的深邃探索,科学技术的创新突破,还是文学艺术的绚丽多彩,无一不是源自于这个最初的原点。它就像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源头活水,不断孕育出新的理念和成果。也就是说,天下所有的道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是从道中演变而来的。

(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这个无休止循环和而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根本用文字无法形容,也没有合适的名字能与其匹配。只能勉强的,称之为道。这就是盘古大神和鸿钧老祖创造的。这里的“字”就如同古人有名有字一样,是为了便于指代这个难以名状的事物。

强为之名曰大:进一步勉强给它形容一下叫“大”。“大”在这里形容“道”具有无所不包、至高无上、宏大浩瀚等特质,体现出“道”涵盖范围的广阔以及其重要性和影响力。具体有多大呢?前面咱们也提过,每个人的思想有多大,他就有多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

大曰逝:这里的“大”形容道的广大无边,无边无沿,“逝”、离去、运行不息的意思,是说道的广大在于它的运行不停,永不停息地发展变化与运动着。

逝曰远:“远”表示道的运行在时空上的无限延伸,因其不停歇地运行,故而能达至极其遥远的地方,超越了我们通常所能认知和想象的范围。估计整个地球的思想,有可能都是来自道。远曰反:“反”通“返”,即返回、循环之意。虽然道在无尽的远方运行,但最终又会返回其根源,循环往复,体现出道的运动并非单向的线性发展,而是蕴含着循环回归的特性。就好比咱们在平时看到的太极阴阳图。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学无止境。

这一句话以递进的方式,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了“道”的广大、运动不止以及循环往复的特性,揭示了自然规律的深邃与复杂。蕴含着道家的辩证思维,表明事物发展到极致后会向相反方向转化,体现了对自然与宇宙间循环规律,提醒人们在看待事物时要有全面、动态和辩证的眼光。启示人们应顺应自然规律,不可过度追求极端,不要逆天而行,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嘛。要懂得在事物发展变化中把握平衡和节奏,保持谦逊与敬畏,避免盲目和过度的行为。

道德经,道德经。那为什么到现在才提及道呢?就好比老师要让你了解《满江红》,《岳阳楼记》,《陋室铭》,《寒窑赋》《滕王阁序》。你大字不识,怎么可能认识或者看懂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