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万物阴阳大道论 > 第29章 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

第29章 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

,这种行为无疑建立在不道德的基石之上。而真正遵循道的理念,就应当坚决拒绝隐瞒,勇敢地扞卫真相与正义,让社会回归到遵循道德、秉持公正的正轨之上,使人们的心灵与行为都能契合道所倡导的那种至善至美的境界,在光明与黑暗的平衡中,找寻到人性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之道。让最开始的真相大白于天下,天下所有的道理都是来自(道)。

第三句,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

意思是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愿意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行才得以充足,进而恢复到自然本初的纯真状态。这里老子倡导一种“处下”“不争”的处世哲学。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是说自然纯真的“朴”分散就形成了各种器物(可以理解为万事万物),圣人懂得利用这些器物(可以理解为因势利导地利用万物的特性)。这体现老子对于事物自然变化的看法,以及圣明之人对事物的合理运用,是道家关于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理念的一种表达。这种理念影响深远,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为人处世观念和治国理政思想等诸多方面都有深远的价值。观点一

从为人修养角度来看,“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很值得借鉴。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追逐荣耀、风光,可真正内心强大且有智慧的人,是即便知晓荣耀所在,也能坦然接受可能面临的屈辱、低谷,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就像山谷一样能容纳万物。这样做,自身的品德修养会在这种包容和隐忍中不断充实,回归到最质朴纯真的状态,抛却那些虚荣、浮躁,让内心变得宁静平和,这是一种超凡的处世境界,能让人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清醒,不被功名利禄轻易带偏。而“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提醒我们,世间万物原本都有其质朴的一面,经过发展变化有了各种用途,我们也应该像圣人那样善于发现、合理利用身边事物的价值,发挥它们的作用,让生活变得更有条理和意义。

观点二

在我看来,“知其荣,守其辱”反映出一种逆向的思维和长远的目光。很多人在面对荣辱时容易被当下情绪左右,为了扞卫所谓的“荣”冲动行事,可若能守住“辱”,那是把眼光放远到更大的目标上了,不计较一时得失,如同山谷默默承载一切,积累自己的“德”,慢慢打磨出最本真纯粹的自己。不过对于“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现代社会变化太快,有时候事物的变化并非自然地、缓慢地“散”开成器,而是瞬息万变,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被动等待去发现其价值,而要主动去挖掘、去创新,让那些原本质朴的元素更快更好地转化为对生活、对社会有价值的“器”,以此推动发展进步。

观点三

我觉得这句话整体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和哲学思辨。“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像是一种心灵的修行方式,当我们身处竞争激烈的环境,到处都是对荣耀的宣扬,能守住辱、甘居低位是很难得的,这需要极大的定力和豁达的胸怀,这样才能让内心的品德根基稳固,回归质朴。而后面提到“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这其实让我联想到,世界就是由无数看似质朴简单的元素构成,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那个“圣人”,也就是能够根据生活实际,将这些元素进行整合、利用,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精彩生活,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有洞察和运用的能力,能从平凡中看到不平凡,从质朴里挖掘出无尽的可能。

第四句,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结合前面的句子,整体意思是:圣人懂得利用这些事物(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就可以成为众人的首领。所以,完美的制度(大制)是不会对万物进行生硬分割的。这体现老子的一种政治观念,“为官长”的圣人治理国家不是通过强硬的管制和分割,而是因势利导、顺应自然。

从个人理解来说,这就像是一种理想的领导或者管理理念。真正好的领导不是用严格的条框去约束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而是尊重事物的整体性和自然性,在顺应的基础上发挥领导作用,让万事万物都能在自然的秩序下发挥自己的功能。

从另一个层面看,

在社会层面,“为官长”可以理解为一种责任担当。成为众人的引领者意味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社会的运行。“大制不割”体现的是一种宏观、系统的治理观念。它要求领导者认识到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文化、民生等各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如果对社会进行过度的、不恰当的分割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