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万物阴阳大道论 > 六十三章 道者万物,故为天下贵

六十三章 道者万物,故为天下贵

《道德经》

第六十二章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

故为天下贵。”

译文

“道”是万物深藏的奥秘所在。它是善人的珍宝,不善的人也要保持它以求安身。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他人的尊敬,良好的行为可以受人推崇。就算有些人不善,又怎么能舍弃“道”呢?所以设立天子,设置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即便有拱璧在先、驷马随后的隆重礼仪,也不如用“道”来进献。古人为什么如此重视“道”呢?不正是因为有求于它就能得到,有罪过的人也能借助它得以免除灾祸吗?所以“道”被天下人所珍视。

解读

这一章重点强调了“道”的重要价值。老子认为,“道”是万物根源,无论善恶之人都离不开它。它超越物质财富和世俗礼仪,能让人有所得、免灾祸,体现了道家对“道”的尊崇,倡导人们依循“道”的准则行事 。

快过年了,说说我的观点和见解。

第一句:

(道者万物之奥)。

老子这是咋啦?围绕着‘道’提了一次又一次,这又一次提到了‘道’。咱们回顾一下吧,

在《道德经》中,“道”字出现的章节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开篇便对“道”的概念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指出“道”具有超越语言和概念的特性。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形容“道”是空虚的,但作用却无穷无尽,好像是万物的根源。

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通过具体的事例阐述了“道”所蕴含的有无相生的道理。

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描述了“道”的无形无象、超越感官认知的特点。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将“道”视为先于天地存在的混成之物,具有永恒、周行不息的特质。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阐述了“道”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根源和规律。

老子每一次提到‘道’,都是一个境界,都是一次升华。这也是写《道德经》的意义所在。写的是《道德经》,说的都是老百姓的事。

(原创的)写个对联吧,大家看看可不可以。

上联:人生大道道德经中有水深火热。

下联:千古奇论论语篇里说礼义廉耻。

附加一个下联:岁月如菜菜根谭里说酸甜苦辣。

那这一句说的什么意思呢?就是对以往的概括与总结。如果大家忘了,就在回顾一下。

第二句: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这一句前后两个字都是同一读音,为什么不是一个字呢?老子这样写的意义是什么?

先看第一个‘宝’,善人之宝,字面的意思是善人的宝贝。第二个‘保’的意思是,不善良的人也有人保护。

那综合的意思就是,从字面意思理解,便是善者视作珍宝的事物。善人将道视为最珍贵的财富,道指引着他们的言行举止,是他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准则。再看第二个“保”,不善人之所保,意思是不善良的人也有人保护。这并非是对不善之人的纵容,而是道的包容与宽厚,即便那些偏离正道的人,道也不会弃之不顾,它以一种无声的力量,默默守护着所有人,等待着不善之人的幡然醒悟。

第三句: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