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万物阴阳大道论 > 六十五章 少说废话,多做实事

六十五章 少说废话,多做实事

一处得以安身立命之所,成功避开了一场可能降临的巨大危机。此等先见之明,正可谓是“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啊!

萧何收图籍

刘邦率领大军势如破竹地攻入咸阳城之后,城中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众多将领们都被眼前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迷花了眼,纷纷争先恐后地抢夺起来,一时间呼喊声、争抢声响彻整个咸阳宫。然而,就在这喧闹嘈杂之中,有一个人却显得与众不同,他便是萧何。

只见萧何并没有像其他将领那般沉迷于金银财宝的诱惑,反而是脚步匆匆地奔向存放秦朝律令图书的地方。他深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资料才是真正无价之宝。萧何迅速组织起自己的心腹手下,有条不紊地将一箱箱珍贵的律令图书搬运出来,并妥善保管好。

当刘邦得知萧何此举时,起初还不太理解,但经过萧何一番详细解释之后,刘邦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秦朝的律令图书里详细记载了天下各地的地理形势、人口分布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等等重要信息。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分析,刘邦能够清晰地了解到自己所掌控区域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理策略以及战略部署。

正是因为萧何抢先收集并保存了这些关键资料,使得刘邦在日后与各路诸侯争夺天下以及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占尽了先机。他们可以根据掌握的情报提前做出精准的规划和充分的准备,避免了由于信息缺失而可能引发的一系列混乱和失误。

这无疑是“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理念的生动体现。在事情尚未发生之前就采取行动,防患于未然;在局势尚未变得混乱之时便着手治理,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也正因如此,刘邦集团最终得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建立起辉煌的大汉王朝。

第三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作于蔂土;

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意思是: 再粗壮的大树,也是从细小的幼苗长起来的。“合抱”形容树很粗,需两人或多人合抱,“毫末”指树木的细小萌芽。

九层之台,作于蔂土:九层并不一定就是非得九层,只不过,在过去,九是为最大数。意思是再高的高台,也是由一筐筐土堆积起来的。

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原句一般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意思是再远的路,也得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千里”表示路途遥远,强调行程由一步步积累而成。

这三句的含义:主要是说明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任何伟大的事业、巨大的成就,浩瀚的工程也都要从细微处开始,逐步积累。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目标前进,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够实现远大的目标。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提醒人们重视事物发展的初始阶段和积累的力量。

第四句:

(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

意思:“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说,凡是刻意去做、强力去推行的人,往往会把事情搞失败;凡是紧紧抓住不放、执着于某事物的人,反而会失去它。

过度刻意去做某事或过度执着反而会适得其反的意思。

在古代也有很多类似的句子。

比如:

《庄子·应帝王》:“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表达了不要追求名声、智谋等,应顺应自然,不刻意作为,否则可能带来不好的结果。

《菜根谭》:“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意思是事情来了就从容面对,事情过去后内心就恢复平静,不执着于过往之事,与“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所蕴含的不执着、顺其自然的思想相通。

“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则是说,因此圣人顺应自然而不刻意去做,所以不会遭遇失败。

含义:老子在此强调了“无为”的思想。他认为,人们常常由于过度有为,违背了事物的自然本性和发展规律,结果适得其反。而圣人明白这个道理,不妄为、不强行干预,让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自然发展,反而能够避免失败,达到一种和谐、自然的状态。这并不是倡导人们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