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万物阴阳大道论 > 第4章 每个平凡的都有一颗最善良的七窍玲珑心

第4章 每个平凡的都有一颗最善良的七窍玲珑心

出现的最佳时机;金龙被困浅滩,却不焦躁,它心怀壮志,等待海潮涌起的那一刻,然后凭借潮水的力量一飞冲天。它们都懂得在困境中隐忍,在沉默中积聚力量。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也应如此,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保持谦虚低调的品质,坚守自己的理想,不断充实自己,等待着属于我们的“海潮”,当机会来临之时,便能如虎跃山林、龙腾四海一般,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实现自己的价值。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

它们的解释,普通人就应该没有文化,没有知识,这样才能不会有什么作为。

我听了都想用皮鞭子沾辣椒水抽他。

若按照这种解释,那无疑是给平常人灌输的一种错误概念,也就是我们说的偷换概念。若让他们处于没有知识和欲望的状态,那就是将他们束缚在社会的最底层,永无翻身之日。无法改善自己的生活;如果没有欲望,便失去生活奋斗的意义。而且这种观点将有才智的人视为潜在的威胁,企图通过压制来维持秩序,这完全是一种消极的、反人类发展的理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是为了维护少数人的利益而对大众进行的思想禁锢。

我怀疑这句话可能被别有用心之人篡改过。

我感觉,换一个视角来看,这句话在其产生的特定历史语境下,或许有不同的内涵。老子所处的时代,诸侯纷争,社会动荡不安,百姓苦不堪言。当时,信息的延迟和欲望的泛滥,让社会陷入了一种无序的混乱。这里的“无知无欲”,并非是要剥夺人民受教育的权利和正常的需求,而是让民众不要被过度的机巧和贪婪所迷惑。

老话说的好,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过多的机巧会让人变得狡诈,不择手段地追求利益,破坏社会的道德底线;过度的欲望会让人永不满足,为了满足私欲而不惜损害他人利益。在这种意义上,“无知无欲”是一种回归质朴、纯真的呼吁,希望民众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左右。

对于“使夫知者不敢为”,也可以理解为对那些利用自己的才智扰乱社会秩序之人的一种警示。在乱世中,一些有智谋的人可能会为了自己的野心,挑起战争,蛊惑人心,破坏社会的稳定。老子希望通过一种道德和社会氛围的营造,让这些人能够克制自己的不良企图。

但回到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从积极的层面来理解这句话,尤其是从保障民众权益的角度。就像我们所强调的,要让最底层的老百姓都过上小康生活,没有负面情绪,安稳过日子,就必须以真心对待他们。老百姓是最淳朴的群体,他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他们渴望公平的劳动报酬,渴望子女能有良好的教育,渴望生病时能看得起病,渴望有一个安稳的居住环境。他们不是没有知识,相反,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智慧。他们能看清世间的善恶美丑,也能分辨是非黑白。他们不是可以被随意愚弄的对象。

我们不要把芸芸众生当成莽夫、粗人,他们有着自己的情感和尊严。当社会管理者尊重他们、关心他们时,他们会用辛勤的劳动回报社会;但当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利被剥夺,当他们被压迫得无法生存时,他们也会奋起反抗。

但当不公和压迫达到极限,他们就会展现出无比的勇气和力量,扞卫自己的尊严和权利。所以,现代社会的发展应该以芸芸众生为中心,重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人民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满足他们合理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每一个人都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位置,而不是试图去压制或忽视他们。

说几个关于这一章的典故吧

舜的无为而治

据《论语》记载,由于舜品德高尚,尧派他来管理天下。当时中原洪水泛滥,舜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13年后平息了洪水。舜对老百姓很宽厚,多采用象征性的惩罚,犯了该割掉鼻子罪的人,让穿上赫色衣服来代替;应该砍头的人只许穿没有领子的布衣。为了让老百姓懂得乐舞,舜派夔到各地去传播音乐。有人担心夔一个人不能担当重任,舜说:“音乐之本,贵在能和。像夔这样精通音律的人,一个就足够了。”夔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孔子赞叹道:“无为而治,说的正是舜啊!他自己需要做的,只要安安静静坐着而已。”舜在治理天下时,顺应自然和百姓的需求,不过多干预,让百姓自然发展,实现了天下大治,体现了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秦末汉初,社会经济凋敝,百姓生活困苦。汉初统治者吸取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