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万物阴阳大道论 > 第34章 好好活着吧,毕竟谁也不容易

第34章 好好活着吧,毕竟谁也不容易

就跑到河边去洗耳。许由坚守自己淡泊名利的本心,他的住所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愿意被世俗的权力所干扰。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一种不受功名利禄沾染的生活,这就是“不失其所”。这种坚守让他在历史和传说中长久地被人们铭记为高洁之士。

介子推割股奉君与隐居绵山:介子推在晋文公重耳流亡时忠心耿耿,甚至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充饥。重耳复国后,介子推却不求功名利禄,带着母亲隐居绵山。他坚守自己的气节和内心对于“义”的理解,他的“所”是那份忠诚和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最后晋文公为逼介子推出山而放火烧山,介子推宁死不出,也体现了他不失自己的精神家园。

关于“死而不亡者寿”

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遭受宫刑这一奇耻大辱,但他没有放弃生命,而是发愤着书。《史记》完成后,他的肉体生命会消逝,但《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从上古传说到汉武帝时期的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司马迁的思想、史观以及书中所展现的历史人物的精神通过《史记》流传后世,跨越千年仍被后人学习研究,这就是“死而不亡”,他的精神成果使其获得了一种永恒的“寿”。

屈原与楚辞:屈原一心报国,却遭楚怀王疏远和佞臣排挤。他在悲愤中投汨罗江自尽。然而,他留下的《离骚》《九歌》等楚辞作品,体现了他对国家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高洁的人格品质。这些作品和其中蕴含的精神一代代流传,人们在端午节纪念他,他的精神不死,在文化和精神层面实现了“寿”。

说几个道教典故:

三清四御与五老君

在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与道教文化当中,有着诸多令人敬仰且神秘莫测的神只存在。其中,被广为传颂的便有“三清”、“四御”以及“五老君”等一众神圣人物。

所谓“三清”,乃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以及道德天尊这三位至高无上的尊神。元始天尊居于玉清圣境之中,此地祥云缭绕,瑞气千条,充满了无尽的玄妙与灵气;灵宝天尊则安身于上清真境之内,那是一处清幽雅致、宁静祥和之地;而道德天尊,则悠然自得地栖息在太清仙境里,此处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而“四御”呢,则是地位稍逊于“三清”尊神的四位天帝。首先是统御三界万灵的玉皇大帝,他高坐于天庭宝殿之上,俯瞰着世间万物;接着是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其掌管着星辰运转与天地气运;还有那勾陈上宫天皇大帝,负责执掌南北两极与天地人三才;最后便是后土皇地只,她慈悲为怀,守护着大地山川与万物生灵。

至于“五老君”,他们源自古老的“五帝”传说,乃是早期道教所尊崇供奉的五位天神。这五位天神各具神通,或掌控风雨雷电,或主宰生死轮回,或庇佑人间福祉。他们的存在,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心灵上的慰藉,更使得整个道教神话体系显得愈发丰富多彩。

磻溪六年

丘长春在敬爱的师父王重阳仙逝后,悲痛欲绝,但他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师门道法的重任。于是,他毅然决定与马钰、谭处端和刘处玄这三位师兄一同为王重阳守陵整整三年。

在那漫长的三年里,他们日夜守护在陵墓旁,虔诚祈祷,缅怀恩师的教诲与恩情。时光荏苒,三年期满后,丘长春告别了师兄们,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磻溪传道之路。

来到磻溪这个地方后,丘长春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修行生活。他每日靠乞讨食物为生,行走于大街小巷之间,无论风雨如何都未曾停歇过脚步。而且,他常常在溪边的岩石上打坐修炼,即使肋下不曾沾到席子,也依然全神贯注地沉浸在道法的领悟之中。

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风霜雨雪,丘长春始终穿着那一袭破旧的蓑衣,头戴一顶斗笠,每天坚持只向人们乞求一顿饭食。这种极度节俭且坚韧不拔的生活方式,彰显出了他百折不挠的吃苦精神。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丘长春就这样在磻溪苦苦磨炼自己的心性。他摒弃了尘世中的种种诱惑与纷扰,一心一意专注于修真悟道。终于,经过长达六年的艰辛磨砺,他的道功日益完备,声名远扬,连当时的统治者都听闻了他的大名,并对其尊崇有加。

许逊拔宅飞升

许逊,表字敬之,乃是净明道派的开山祖师爷。此人天赋异禀,不仅精通水利工程建设之道,对医道之术亦是造诣颇深。为官期间,更是清正廉洁,深受百姓爱戴与敬仰。然而,或许是看透了尘世浮华,许逊毅然决然地舍弃官职,踏上了漫漫修道之路,并潜心钻研炼丹之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