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万物阴阳大道论 > 第35章 生活看淡,顺其自然

第35章 生活看淡,顺其自然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

原文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

功成而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

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释义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大道广泛流行,无所不在,可左可右,能影响到各个方面,这里的“汜”强调了道的普遍性和包容性。

“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万物依赖道生长,道从不推辞,且成就万物却不占有功绩,不把万物据为己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道滋养万物却不自视为主宰,始终无欲无求,从这一角度说可称它为“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万物最终都归附于道,而道并不因此自视为万物的主宰,所以又可称它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正因道始终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其真正的伟大。

此章强调了大道的超越性、无私性以及成就万物却不居功自傲的特质,也启示人们要学习道的谦逊与包容,不骄傲自满、居功自傲,如此才能成就伟大.

研读一年,多语多言,研读两年,少语寡言,研读三年,不语不言。

多说无益,容易限流,还是说说我对这一章的看法吧。

第一句,(大道汜兮,其可左右。)有一首诗写的特别好,

说书唱戏劝人方,

三条大路走中央。

善恶到头终有报,

人间正道是沧桑.

还有一首是音乐家李宗盛唱的《凡人歌》,也特别好。

歌词为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

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

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中间”.

还有一首

酒里红尘乾坤大,

英雄无钱寸步难,

神仙也有渡劫日,

何况凡夫在人间,

不争世间名和利,

心底无私天地宽。

以上说的都是道。这里的道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首先,第一个层面所讲的“道”乃是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法则与规律。这种“道”并非遥不可及、虚无缥缈之物,相反,它其实近在咫尺,时刻围绕在我们身旁,甚至可以说是如影随形般地伴随着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往往对其视而不见,未能敏锐地察觉到它的存在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

而第二个层面的阐释则聚焦于道德与自然规律这一范畴。需要明确的是,这些道德准则以及自然规律绝非人力所能随意掌控或改变的对象。它们犹如一部精妙绝伦的大机器,按照自身最为优化的模式持续运转着。面对如此强大且自成体系的力量,人类最明智的做法便是主动顺应而非强行忤逆。唯有如此,我们方有可能逐渐领悟到其中深藏的精髓要义,并揭开那神秘背后所隐藏的种种奥秘。

第二句,( 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

这意味着世间万事万物,不论是良善美好还是恶劣丑陋,无一不在依照“道”来滋长发育,并持续不断地循环往复、绵延不绝。那么为何此处不说待到功成而没有呢?很明显,老子所想要传达的绝非这样的含义。实际上,他想说的是,哪怕世界万物已然成长壮大至成熟阶段,仍然需要始终如一地遵循着“道”的指引和规范。既然连世间万物都是这般情形,更何况我们人类自身呢?毕竟人类作为万物之灵长,更应当深刻领悟并践行“道”的真谛,从而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只有当我们心怀敬畏之心去顺应“道”的运行规律,才能真正做到修身养性、安身立命;反之,如果违背了“道”,必然会遭受种种磨难与挫折。因此,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进步,还是整个社会的繁荣昌盛,都离不开对“道”的尊崇与坚守。

第三句,(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啥意思呢?我说说,你听听,为什么要用‘衣养’,而不是‘育养’或者别的词?

衣,在古代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衣服,上衣。第二个是,动词,穿的意思,比如衣锦还乡。这里的‘衣’显得有些突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