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子,孟母才满意定居下来。
孟母断机
孟子稍长,有次逃学回家,正在织布的孟母看见后,用剪刀剪断织布机上的布,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剪断这织布机上的布。”孟子害怕,从此每天勤学苦读,后来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圣人。
湛氏截发筵宾、封坛退鲊
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氏,早年丧夫,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陶侃的好友范逵借宿陶家,湛氏揭去自己床铺上的稻草席剁碎喂马,又剪下长发卖给邻居换钱购买酒菜。后来范逵举荐陶侃踏入仕途。陶侃做官后派人送一坛鱼鲊给母亲,湛氏封好坛子让使者带回,并附信说:“你做了官,送给我的东西,不是用你的俸禄购买的,这不但使我得不到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陶侃决心做一个清廉的人。
寇母遗画教子
北宋着名宰相寇准早年家贫,母亲常一边织布一边教他读书。寇母病逝后,寇准生活越来越奢侈,过五十岁大寿时大摆宴席。家里的女佣刘婆想起寇母的遗言,把寇准叫入内室,拿出一幅画,画上是寇母当年织布教寇准读书的情景,画上还有寇母的题字:“勤能补拙,俭以养廉”。寇准看后非常惭愧,从此注意节俭。
岳母刺字
在那个风云变幻、战乱频繁的时代,岳飞诞生于一个普通却充满正义与爱国情怀的家庭之中。他的母亲姚太夫人,虽是一介女流,但心怀天下,深明大义。
当国家面临外敌入侵、山河破碎之际,姚太夫人毅然决定鼓励自己的儿子岳飞投身军旅,抗击金兵,保家卫国。她深知此去路途艰险,生死未卜,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她毫不犹豫地将儿子送上战场。
临行前,姚太夫人亲自为岳飞准备行囊,眼中满含着不舍与期望。她轻轻地抚摸着岳飞宽厚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儿啊,如今国难当头,你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记住,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都要坚守信念,奋勇杀敌!”岳飞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坚定而决绝。
随后,姚太夫人取来一根银针和墨汁,在岳飞赤裸的后背上,一笔一划地刺下了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精忠报国”。每一针下去,都仿佛深深地扎进了岳飞的灵魂深处;每一滴墨汁渗透,都凝聚着母亲对儿子的殷切期许和无尽深情。
岳飞忍着刺痛,咬紧牙关,任由母亲在他背上刻下这永恒的誓言。待刺字完成,他转过身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向母亲磕了三个响头,郑重地说道:“母亲大人放心,孩儿定不辱使命,以生命扞卫国土,用热血书写忠诚!”
就这样,岳飞背负着母亲的嘱托和“精忠报国”的信念,踏上了漫长而艰苦的抗金之路。在战场上,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率领着岳家军屡次击败金兵,收复失地。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枪林弹雨,他从未有过丝毫退缩之意。
岳飞的英勇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人们纷纷传颂他的威名,称赞他为当之无愧的抗金英雄。然而,他始终铭记着母亲的教诲,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因为他知道,那背后的四个字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很多故事和典故,都能说明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未来影响的重要性。
当然现在和以前也不一样了,现在的小孩都成祖宗啦。六个大人伺候一个娃娃。越是社会风气的逆流,越要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越能给孩子一个与众不同的心态。反过来说,孩子的教养和规矩就能映射出父母的为人。
所以说,这两句就不能用‘道’来解释啦。得用‘孝’来解释。
古代孝顺的人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历史典故。
舜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但他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帝尧听说后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考验,选定他做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汉文帝刘恒
汉高祖第四子,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曾参
曾子,名参,字子舆,乃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士。他作为孔子众多门徒中的佼佼者,深得孔子的器重与赏识,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