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万物阴阳大道论 > 五十五章 德厚功远,世代流芳

五十五章 德厚功远,世代流芳

《道德经》

第五十四章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善于建树的不可能拔除,善于抱持的不可以脱掉,如果子孙能够遵循、守持这个道理,那么祖祖孙孙就不会断绝。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身,他的德性就会是真实纯正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家,他的德性就会是丰盈有余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乡,他的德性就会受到尊崇;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邦,他的德性就会丰盛硕大;把这个道理付诸于天下,他的德性就会无限普及。所以,用自身的修身之道来观察别身;以自家察看观照别家;以自乡察看观照别乡;以平天下之道察看观照天下。我怎么会知道天下的情况之所以如此呢?就是因为我用了以上的方法和道理。

同时还强调了要从不同层面进行观察和理解,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认知来推知其他层面的情况。

嗯~、没看懂。

我说说我的理解吧,希望各位陛下能指点指点。谢谢。

第一句:

(一)(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

(二)我自己感觉的,

(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不辍以祭祀。 )

“不辍”的读音是bu chuo。首先要看,“不辍”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它表示不停止、不间断。

例如《论语·微子》中“耰而不辍”,描写了一位老人在耕作时不停歇的情景;

《荀子·劝学》里“锲而不舍”的“不舍”与“不辍”近义,都有坚持不懈之意。

还有《后出师表》里“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这里的“鞠躬尽瘁”体现的不懈精神与“不辍”的意思相近。

了解了‘不辍’的意思,就能大概的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咱们先倒着看,后代子孙不间断的祭祀,那,祭祀什么呢?

字面意思

善于建立自身德行和事业的人,所建立的不会被拔除;善于抱持信念和追求的人,所抱持的不会脱落。

哲学层面

强调了一种稳定、持久的力量和境界。它指出,真正有智慧和能力的人,其建立的事物具有深厚的根基和内在的稳定性,不易被外力动摇。

要是这样解释,和祭祀又有什么关系呢?既然是祭祀,那就肯定和传统文化或者节日有关系。所以这也只是字面意思。

那内涵的什么意思呢?

“善于建造房屋的人,不会把房屋建得太高。” 此话乍听,似乎违背追求宏伟的常规思维。但细究之下,便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智慧。根基未稳,盲目追求高度,房屋便如危楼,随时可能倾塌。建屋如此,人生诸事也是这样。真正善于构筑事业、塑造自我之人,不会只着眼于表面的高大与辉煌,而是将心力倾注于夯实基础。他们懂得,只有根基牢固,才能抵御风雨侵袭,确保长久屹立不倒。

“拥有艺术造诣而又不放荡不羁的人”,这类人对艺术有深刻理解与精湛技艺,却不被才华冲昏头脑,始终保持谦逊与自律。艺术造诣是他们内在修养的外在彰显,而不放荡不羁则是他们坚守内心秩序的体现。才华如同锋利宝剑,若无道德与自律的剑鞘约束,便可能肆意伤人,亦会自伤。

将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我们能领会到更为深远的意义。拥有深厚 “道德” 造诣之人,恰似根基稳固的高楼,任凭世事变迁,都能坚守正义与善良。他们不被名利诱惑,不被权势左右,始终秉持内心的道德准则行事。而 “功秋万代” 并非指个人的荣华富贵传至千秋万代,而是其德行与功绩造福后人,成为后世楷模。所以才值得后人祭拜。

比如:

人文始祖

黄帝:号轩辕氏,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统一部落,发明创造众多,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

炎帝:号神农氏,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发明刀耕火种,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还领导部落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后来有

忠义之士 关羽:

关羽,字云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