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其日固久。)
意思是谁又能够真正知晓一件事情最终究竟会演变成何种状况呢?世间万物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没有任何一种状态是永恒不变、始终如一的。那些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事物,说不定在哪一天就会突然发生惊人的转变;原本普普通通、平平无奇的,也有可能摇身一变成为稀奇古怪、令人瞠目结舌的存在。同样地,善良与正义之光或许会在某个瞬间被黑暗所吞噬,曾经心怀善意之人也许会逐渐沉沦,堕落成邪恶的化身。而这样正反之变的奥秘和缘由,已经让无数人困惑迷茫了许久许久……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苦苦思索着其中的真谛,但却始终未能完全参透这变幻莫测的规律。
寓意在于提醒人们事物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没有绝对固定的状态。人们所认为的常态、善与正都是相对的,并且会相互转化。让人们不要执着于固定的观念,要看到事物变化的本质,避免因僵化的认知而陷入迷惑。
第四句: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有道的圣人,其品行端正刚直却不会显得僵硬刻板;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棱角,但绝不会用这些去刺伤他人;为人坦率真诚、直言不讳,然而却又懂得适可而止,绝不过分放肆无礼;他们身上散发着明亮的光芒,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一般引人注目,但这光芒并不会令人感到耀眼夺目难以直视。这种恰到好处的处世之道,使得他们能够在世间行走自如,既保持自身的高洁品质,又能与众人和谐相处,赢得人们由衷的敬仰与尊重。
其寓意是,这是老子对理想中“圣人”行为准则的一种描述。“方而不割”表示做人应坚守原则(方),但又不会因为原则而让别人受到伤害;“廉而不刿”体现有操守(廉)的同时不显得尖刻;“直而不肆”是说为人坦率却不过分任性;“光而不耀”则是指有才能光芒却不炫耀。这是在教导人们在自身优秀的同时,要注意避免因自身优势而给他人造成压力或者伤害,体现一种适度、和谐的处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