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六十七章
帛书版和通行本两个版本。
帛书版: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
夫唯不肖,故能大。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
通行本: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其译文如下:
通行本:天下人都说“道”广大,却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正因为它的广大,所以它不像具体的东西。如果它像的话,早就渺小了。我有三种宝贝,持守而保全着。第一种叫做慈爱,第二种叫做俭啬,第三种叫做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慈爱所以能勇武;俭啬所以能厚广;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现在舍弃慈爱而求取勇武,舍弃俭啬而求取宽广;舍弃退让而求取争先,是走向死路!慈爱,用来征战就能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救助谁,就用慈爱来卫护他。
这一章的意思是,“道”具有广大而无形的特点,难以用具体事物来形容。而人应该秉持“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这三宝。慈爱能让人有勇气去面对和保护,俭啬能让人积累资源、厚积薄发,不争先能让人赢得众人的拥戴从而成为领导者。如果违背这三宝,就会走向灭亡。
这一章的隐喻在于,以“道”的广大引出人在社会生活和治理国家等方面应遵循的原则。“慈”隐喻着统治者要关爱百姓,有仁爱之心,这样百姓才会拥护,国家才能稳定;“俭”隐喻着要珍惜资源,不奢靡浪费,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要懂得积蓄力量;“不敢为天下先”隐喻着不与民争利,不贪图功名利禄,统治者只有做到谦让、不争,才能得到百姓的真心拥护,从而实现长治久安,也暗示了为人处世要顺应自然、不刻意强求、不锋芒毕露,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吧。
第一句:
(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 )
(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这一句,字面看着差不多,但是细分析一下,就是两个意思啦。
“肖”在古代的意思是:
“不肖子孙”是一个常用的成语,说一下对它的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不肖子孙”指不能继承先辈事业或违背先辈遗志的没有出息的子孙。其中“不肖”意为不贤、不才,没有继承祖先的品德、才能或家业等。
出处
出自《庄子·天地》:“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原指不遵从父母意愿行事的子女,后来引申为不能继承祖业、没有出息的后辈。
用法示例
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主语、宾语,常用来表示对子孙后代不成器的批评或感慨。如“我们要努力进取,不能做不肖子孙,辜负先辈们的期望”。
相似、相像:如《说文》中“肖,骨肉相似也”,《庄子·列御寇》“达生之情者傀,达于知者肖”,成玄英疏“肖,似也”。成语“惟妙惟肖”也是取此义。
仿效、模拟:如《法言·学行》“七十子之肖仲尼”,指七十子仿效孔子。
衰微:《史记·太史公自序》“申吕肖矣,尚父侧微”,这里“肖”有衰微之意,说申吕二国已衰微。
小:《方言》“肖,小也”,表示微小、渺小的意思。
在人名中,“肖”常作为姓氏,读音为“xiāo”,与上述意义不同源。
先看第一句:字面意思是:天下人都说我很大,但是我虽然大,你们不能效仿我。说的是人。
第二句:天下人都知道我的德行宏大,好像没有人效仿。说的做到的人很少。说的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