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义。
“那个收书小哥靠谱!”室友阿琳的声音打破沉默,“四毛钱一斤,比收废品的大爷整整多出一倍!”她边说边翻出聊天记录,群里几个头像正在热烈讨论交易细节。
我刚掏出手机准备开把游戏,目光扫过床底塞满纸箱的角落——那里静静躺着几摞等待“归宿”的课本。
咬咬牙,我跳下床加入整理大军。橱柜里的书早已按科目分类捆扎好,先前挂在二手平台卖掉的部分,也为这次整理省下不少功夫。
抱着书往返三趟,将它们整齐码放在楼下乒乓球桌上。暮色里,蓝色球台成了临时“售书摊”,四周空荡荡的,只有晚风掠过叶片的沙沙声相伴。
收书小哥骑着三轮车准时出现时,室友们还在费力捆扎。
得益于先前的准备,我反倒成了第一个称重结账的人。电子秤显示屏上的数字跳动几下,最终定格在“13.8元”。
看着收款记录,想起某本专业课教材单本二手价就能卖到十块,可此刻,这些承载着无数笔记与知识的书页,却只换来十几块钱。
目光不自觉地扫过墙角蒙尘的捐赠箱,铁皮上“爱心传递”的字样早已褪色。
或许它曾满载希望,又或许从始至终只是个无人问津的摆设。
但转头看着小哥将书本逐一摞上车,突然释怀——至少这些知识,还能以另一种方式,流转到需要它们的人手中。
夕阳余晖洒在纸箱上,泛着细碎的光,恍惚间,仿佛看见书页间的字句正轻轻舒展,等待下一段崭新的旅程。
卖完书,我回到宿舍,莫名想看看阳台,突然看到一个满是灰尘的黑色的书包,我这才想起来,我还有一个黑色的书包,在宿舍阳台放了快四年了,就没拿出来过,早就把它忘记了。
之前是用不到里面的东西,后来大家的东西都往阳台放,放的多了就把我的书包压在下面了,我也懒得拿出来了。
现在阳台里有大半东西都被收拾走了,我的书包就露出来了,书包上附着一层黄土色的灰尘。
我赶紧把书包拿到宿舍外面,拿个马扎坐在宿舍门口整理书包里的本子和杂物,有用的留着,没用的扔掉。
但是灰尘太大了,我不得不戴上在饮品店打工时候留下来的口罩。
收拾完书包,我把书放回到橱柜里,然后把书包过水洗一遍,洗掉表面的尘土,再放到洗衣机里,机洗一遍。
机洗书包的时候,我回到宿舍,刚想休息,脱鞋都时候突然就想把鞋子也一并拿出来收拾了。
反正已经下床了,书包上也有灰尘,衣服已经脏了,干脆再脏一点,把床下的鞋子拿出来吧,下铺室友已经跟我说过鞋子的问题了。
虽然我的鞋子没有碍着她什么事,但是一直在这里床下落灰也不好,阳台准备装鞋子的箱子一直空着呢,也该收拾一下了。
说干就干。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