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笑道,“荆州刺史周大人赈灾有方,什么疾患流民那都还是没影的事儿,将军这是多虑了。”
将军打心底里不喜欢他,所以下意识地便要同他唱反调,突然想到一件事,便道:“殿下有所不知啊,西北匈奴大单于虽已俯首称臣,但那左贤王自打兵败后便生死不明,如今各地正加紧通缉追击,要知道,那左贤王生性阴险狡诈,行事更是心狠手辣,睚眦必报,殿下这样离京远行,可让微臣如何放心得下呀?”
“哎?”青州王一楞,但覆又笑道,“多谢将军挂念,只是天灾当头,本王怎能因为贪生怕死就畏足不前呢?”
“这……”将军还想说什么,景明帝出声打断了他。
“孟爱卿所言有理,青微也值得褒扬,”他沈吟片刻,“这样吧,朕拨一队羽林军,随青微你一道上路,沿途护送吧!”
“多谢皇兄!”景明帝话音刚落,青州王立刻便跪倒在地,朗声谢恩。
将军撇撇嘴,看到青州王得偿所愿,心中十分地不爽快。
十二
陈叔找来的教书先生姓百里,阮孝白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在书房里等着,原本以为来的会是个严肃老成的大先生,却不想等来了个文质彬彬的蓝衫青年。
“在下百里连成,河间人氏,今日起便由在下陪伴……咳,夫人温书。”
百里先生站在桌前,说话温温吞吞的,却让孝白心生亲近之意。
他进入将军府这三个月,所见到的都是将军府中之人,哪怕是侍女仆役,也各个都仿佛天生带着些深宅内院的矜贵之气,况且由于他的身份,大家甚至都很少主动同他说话,显得十分地不好亲近。而百里先生一身书卷气,说起书中故事来头头是道,不见高门大户的做派,又乐意同他交接,自然让他觉得颇有些“他乡遇故知”之感。
于是,将军不甚愉快地从宫中回来,就看到了少年同一个陌生青年在书房里十分愉快地对坐交谈的情景。
将军顿时感觉更加地不愉快了。
“将军大人。”
认认真真研读着书本的阮孝白并没有注意到进屋的将军,反倒是百里先生先看到了,只一楞怔,便恭恭敬敬地向将军拱手作揖。
“您回来了?”孝白闻声擡头,眼睛一亮,冲着将军笑道。
“嗯。”将军严肃地点点头,又审慎地看了百里先生几眼,百里先生只微微垂首,侍立一旁,没有擡头,也不说话,一副谦和老实的模样。
见到这种情景,将军心里的不愉快便减少了几分,背着手在一旁坐下,侍女立刻很有眼力地给将军斟上了茶。
“你们继续,”将军大气地一挥手,满不在乎般地说道,“不用在意本将军,继续吧,啊。”
百里先生会心地一笑,道:“时间也不早了,不如今日就到这里吧,不知……夫人意下如何?”
他不问将军,却问孝白,得到的回应自然是少年腼腆的一声“好”。
百里先生点点头,又向将军告了罪,这便收拾了东西,干干脆脆地离开了。
将军淡定地看着百里先生出去,回过头来,少年就已经背着手,腼腆羞涩地站到了自己身边。
“将军……”少年抿着嘴唇,微微笑着看他。
“嗯,”将军喝着茶,漫不经心般地问,“今天做什么了?”
“没做什么,”少年殷勤地拿起了茶壶,给将军添上茶,“先生同我说庄子呢。”
“桩子?”将军一头雾水,俩读书人说什么桩子呢?虽然这样想着,但将军不愿被少年瞧出自己没文化,便也只含糊着点点头,没继续问。
少年瞅瞅他,见他看上去心情尚可,便小声道:“将军,我……我想求您一件事……”
将军:“什么事?”
“我……”少年微微红了脸,不敢直视将军的眼睛,睫毛耷拉下去,“我来将军府三个月了,还没有回过家呢……”
将军心里一动:“你想回家?”
“嗯,”少年低声答应着,“我知道这不合规矩,可是我真的……真的很想回去看一眼,您能不能……”
将军这才想起来,自打见了少年,他压根就没打听过少年的情况,连姓名都是别人问,自己才听到的。
将军心里不由地便有些赧然,便拉着少年的手,让他在旁边坐下:“那你先说说,你家里都有些什么人,做什么。”
少年悄悄地看着自己被将军紧紧拉住的手,脸上更红了,坐在椅子上,细声细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