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日后护佑杨柔柔增添底气。
杨柔柔看着苏御渊如此勤勉,心中满是欢喜与欣慰。她时常会在一旁静静观看,偶尔也会为苏御渊送上一盏香茗,两人相视一笑,情意绵绵。闲暇之时,他们会一同探讨封地的治理之道。杨柔柔自幼熟读典籍,对治国理政略知一二,而苏御渊凭借科举积累的学识与在翰林院的见闻,也有着独到见解。他们一同绘制封地的规划蓝图,憧憬着在那片土地上,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如何让封地繁荣昌盛。
这期间,杨柔柔带着苏御渊熟悉公主府的事务,介绍府中的下人。苏御渊对待每一个下人都温和有礼,很快便赢得了众人的好感与尊重。公主府内上下,都对这对新婚夫妇的未来充满期待。
然而,宫廷之中,暗流依旧涌动。尽管杨柔柔和苏御渊沉浸在新婚的甜蜜与对未来的期许之中,但仍有一些目光在暗中注视着他们。其他皇子和他们的母妃,心中或多或少对杨柔柔的婚事有着别样的心思。有人忌惮杨柔柔在封地发展势力,影响朝堂局势;有人则嫉妒她能觅得如意郎君,拥有这般美好的生活。
在苏御渊于公主府暂居的这一个月里,皇上杨隆和皇后对这位新驸马颇为上心,偶尔会宣苏御渊进宫觐见,意在联络感情,增进彼此了解。
一日午后,阳光慵懒地洒在皇宫的宫道上,苏御渊接到进宫的旨意,赶忙整理衣冠,匆匆入宫。踏入御书房,苏御渊见皇上杨隆正站在一幅大楚舆图前,神色专注。苏御渊恭敬行礼:“陛下,微臣苏御渊奉旨觐见。”杨隆转过身,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抬手示意他起身,说道:“苏驸马,不必多礼。朕今日召你来,是想与你聊聊你对封地治理的想法。”
苏御渊心中一凛,赶忙将自己与杨柔柔这段时间探讨的想法和盘托出:“陛下,微臣与公主商议,到封地后,打算先清查土地赋税,确保百姓负担合理;同时鼓励农商,兴修水利,如此或可使封地经济繁荣,百姓富足。”
杨隆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许之色,说道:“嗯,想法不错。封地虽远,但也是我大楚的疆土,切不可懈怠治理。你有这般见识,朕也放心些。”随后,杨隆又与苏御渊谈及朝堂局势、边防要事,苏御渊皆认真作答,虽言辞谨慎,但见解独到,令杨隆对他愈发满意。
又有一次,皇后在凤仪宫召见苏御渊。苏御渊入殿行礼后,皇后微笑着说道:“苏驸马,这几日在公主府住得可还习惯?”苏御渊赶忙回道:“多谢娘娘关怀,公主府上下对微臣照顾有加,微臣一切都好。”
皇后微微颔首,接着说道:“瑞柔自幼在宫中长大,性子单纯,往后你要多担待些。”苏御渊赶忙应道:“娘娘放心,微臣定会全心全意照顾公主,不让她受半点委屈。”皇后看着苏御渊,眼中满是慈爱,说道:“你与瑞柔日后去了封地,万事小心。若有难处,尽管告知本宫与陛下。”苏御渊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感激地说道:“娘娘大恩,微臣铭记于心。”
皇上和皇后的这些召见,让苏御渊感受到皇家对他的重视与期许,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要与杨柔柔携手治理好封地,不负帝后所望的决心。
夜幕悄然降临,将公主府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华灯初上,柔和的光线透过窗棂,洒在杨柔柔和苏御渊的寝室内。
新婚燕尔,本应是浓情蜜意之时,然而此刻的氛围却有些微妙。虽说二人已成夫妻,但身处皇宫附近的公主府,苏御渊心中难免有所顾虑。宫廷规矩森严,周围皆是皇家侍从,这无形的压力让他在与杨柔柔相处时,尤其是在房事上,显得格外拘谨。
杨柔柔自然也察觉到了苏御渊的异样。她看着眼前这个平日里洒脱自信的男子,此刻却有些小心翼翼,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无奈与怜惜。她轻移莲步,走到苏御渊身旁,轻声说道:“驸马,莫要如此紧张,这里虽在宫中附近,但也是我们的家。”她的声音温柔似水,试图安抚苏御渊那颗紧绷的心。
苏御渊看着杨柔柔,眼中满是歉意:“公主,微臣……只是生怕行事有不妥之处,坏了规矩,给公主带来麻烦。”他深知宫廷之中,一言一行皆可能成为他人的谈资,更何况是夫妻间的私密之事。
杨柔柔微微颔首,理解苏御渊的担忧。她轻轻握住苏御渊的手,说道:“本宫明白你的顾虑,但我们既是夫妻,便应坦诚相待。且这是我们的私事,只要小心谨慎,想必也不会有什么差错。”杨柔柔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温柔,给予苏御渊鼓励。
苏御渊感受到杨柔柔的心意,心中的拘谨稍稍缓解。他轻轻将杨柔柔拥入怀中,说道:“公主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