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秀吃完包子,也拿起饼子,学着陈向东的样子,把饼子在鱼汤里蘸了一下。
这饼一面被锅烙过,一面蒸的,蘸着鱼汤,吃起来特别香。 “哇,这饼真好吃,感觉比鱼还好吃!”陈玉秀毫不夸张的说道。 陈向东笑呵呵道:“三姐,好吃你就多吃点儿,你看你太瘦了。” 陈玉秀身高一米六八,体重估计也就七八十斤,着实有点瘦了。 “这饼可不能管够吃,一人吃两个就行了。”周桂芳说道。 “娘,三姐和老五都缺营养,你看她们瘦的,让她们吃吧。” 周桂芳叹了口气,无奈道:“这年头,谁不缺营养啊?” “娘,你也多吃点儿,以后我天天去钓鱼卖钱。” 刚穿越过来的时候,陈向东头疼,周桂芳一直在床边守着他,他还是很感动的。 既然占用了人家儿子的身体,陈向东也拿她当自己的亲娘一样对待。 陈向阳一个人吃了三个饼子,这还是之前吃了三个大肉包子,不然估计还能吃。 陈向东也吃了三个,陈玉秀因为吃了一个包子,只吃了两个饼子。 周桂芳本来只吃一个,在陈向东的劝说下她才又吃了一个,吃完两个就不肯再吃了。 不管陈向东怎么劝,她都不肯吃,说自己吃饱了。 一整条鱼加上土豆,连汤带肉全都吃光了,饼子还剩下十来个。 “对了,我看还剩下一些鱼,一会儿拿两条给你大姐家送去,你大姐夫不在了,你大姐的日子过的也苦,盼儿那孩子都瘦的不成样了。” 虽说周桂芳比较疼儿子,但她从没亏待过三个女儿。 “知道了,娘。”兄弟俩异口同声。 …… 饭后,周桂芳和陈玉秀去上班了,陈向阳负责洗碗,陈向东提着鱼去了大姐家。 原主记忆中,大姐陈玉茹今年二十二岁,是个命苦的女人。 四年前嫁给在木材厂上班的赵友庆,婚后第二年生了一个女儿。 赵家老两口重男轻女,给孩子取名赵盼娣,小名盼儿,希望大姐能再给赵家生一个儿子。 今年年初,大姐夫在木材厂卸货的时候,被掉落的木材砸死了。 赵家老两口因为儿子没了,加上大姐生的是女儿,就不待见她们母女,把顶岗的机会,给了大姐的小叔子赵友根。 周桂芳心疼大女儿和外孙女,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也会给她们送一些过去。 赵家住在三眼井胡同的一处两进四合院里,离南锣鼓巷差不三里路。 陈向东提着两条鱼,走了大概一刻钟就到了。 刚到院门口,陈向东就听到前院传来小丫头的哭声,还有女人的谩骂声。 “哭哭哭……就知道哭,跟你那个娘一样,都是赔钱货,就会浪费粮食!” 赵家住在前院西厢房,大姐住在街道办分的倒座房,陈向东听这哭声有点儿像自己的外甥女。 他加快脚步,进去一看发现还真是自己的外甥女盼儿。 小丫头今年还不到三岁,瘦的跟个豆芽菜一样,身上的衣服也都是补丁,正站在家门口抹眼泪。 一个身高不足一米五,颧骨有些高的妇人,正双手掐腰,站在那儿嘴里不干不净的骂着。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姐的婆婆赵王氏。 看到陈向东提着两条鱼过来,赵王氏立刻换上笑脸迎了上来:“哎呦,盼儿他大舅来了,快快快,进屋坐会儿。” 说着,赵王氏伸手就要去拿陈向东手里的鱼。 这个老东西,变脸的速度比翻书还快! 大姐每次回娘家都说公婆对她和盼儿挺好的,所谓的好就是这样的? “欺负我外甥女,还想吃鱼?做梦去吧!” 陈向东一把拨开赵王氏的手,朝盼儿走了过去,“盼儿,来,到舅舅这儿来。” 盼儿扑上来抱住陈向东的腿,声音哽咽着喊道:“舅……舅……” 陈向东心疼坏了,弯腰把她抱了起来,这一抱才发现盼儿实在太瘦了,快三岁了连二十斤都没有。 “盼儿,你娘呢?” “舅舅,娘……娘出去干活了。”小盼儿哽咽着说道。 大姐没工作,平时出去打点零工,或者接点儿手工活回来做。 “那舅舅带盼儿去舅舅家好不好?” 盼儿乖乖点头,“好。” “盼儿她舅,你这鱼……”赵王氏还想要鱼。 “滚……”陈向东一声厉喝,赵王氏吓得一个哆嗦。 陈向东也没理会赵王氏,抱着盼儿,提着鱼,离开了三眼井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