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
陈玉茹正在刷鞋子,陈向阳正在门口的沙堆上教盼儿画画。 “舅舅!”看到陈向东回来,盼儿也不画画了,张开双臂,跑过来就要他抱抱。 陈向东把盼儿抱起来,然后走到大姐面前,拿出一张纸在她面前晃了晃:“大姐,看看这是什么。” 陈玉茹站起身,双手在围裙上使劲擦了又擦,这才接过纸看了起来。 “老四,真……真的换到房子了?” 看着纸上盖着的大红印章,陈玉茹激动的说话都有些结巴了。 “嗯,换好了,大姐,走,带你去看看现在的房子。” “哎,走走走。”陈玉茹既激动又兴奋。 陈向东抱着盼儿走在前面,大姐和陈向阳跟在他身后,出了前院的垂花门朝右边的倒座房走去。 “大姐,院里没有其他空房子了,只能委屈你继续住倒座房了。” 陈玉茹声音有些哽咽道:“不委屈,不委屈,哪一间是我的?” 只要能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别说是倒座房了,只要有个栖身的地方就行了,她没那么多讲究。 “右边靠门口的这两间是给你的,你原来就是两间,现在换的也是两间。” 六间倒座房,阎家大儿子阎解成占了最里面一间,中间两间住的是刘奶奶,靠大门口的这两间是大姐的,大门另外一边还有一间。 推开房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 陈向东赶紧倒退两步,拦住其他人,“先别进去了,这房子空的时间有点儿久,里面都是灰尘,还得收拾一下才能住。” 倒座房没有窗户,空气流通不好,长时间不住人是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的。 陈向阳和盼儿跟在陈向东身后,闻到霉味,两个人急忙捂着鼻子跑了。 陈玉茹倒不在乎房子里的霉味,她趴在门口往里面看了看,越看越满意,这房子比她之前那个房子还稍微宽敞了一些。 刘奶奶买菜回来,就看到陈家姐弟二人站在倒座房门口说话,盼儿正在门口和陈向阳玩捉迷藏。 “呦,东子,玉茹,这房间的门是你们开的?” 刘奶奶今年六十多岁了,两个闺女一个儿子,闺女都嫁人了,儿子结婚后厂里分了房子搬出去住了。 她老伴去世好几年了,现在她一个人住在四合院,儿子女儿有时间会回来看她。 刘奶奶平时说话还是很客气的,但谁要是惹到她,她撒起泼来也丝毫不输贾张氏。 那家伙,往地上一坐,拍大腿骂街那是基本操作,贾张氏都不敢轻易招惹她。 “是啊,刘奶奶,这两间倒座房以后就是我大姐的了,大姐用她原来的房子跟街道办换的,以后跟你就是邻居了,还请您多照应一下。”陈向东说道。 刘奶奶笑呵呵道:“哎呦,那敢情好啊,以后咱们好好处。”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平时儿子女儿也不在家,刘奶奶一个人难免孤单了点儿。 大姐搬过来住,连带小丫头盼儿,她以后就有人说话了。 “大姐,这房子有点儿旧了,咱们找人把房子重新翻修一下吧。” 陈玉茹连连摆手,“不用找人弄,把门敞开两天,先散散里面的霉味,我一个人就能收拾了,到时候重新刷个大白就行。” “你和盼儿以后要常住的,这可不能将就,这事儿你别管了,交给我吧,我找师傅来弄,想弄成啥样,到时候直接跟师傅说就行。” 陈玉茹想了想,道:“行吧,那听你的,翻修房子的钱我来出。” “不用你花钱,你的钱自己留着吧,我有钱!” 虽然陈向东现在还没有,不过很快就会有了,他多钓点儿鱼卖,翻修房子的钱很快就有了。 “那可不行,家里的钱是留着你们上学用的,不能动。” “不用家里的钱,我自己钓鱼赚的钱!” 陈向东开始计算怎么弄这个房子,以后大姐和盼儿肯定要常住的,两个房间,每间上面开一扇天窗,这样屋里的光线也会好一些。 倒座房开间三米,进深四米二,净面积十二平米多点儿,不到十三平米,两间加起来都不到四十平。 哪怕全部重新翻修,也花不了几个钱,到时候他去昆明湖钓鱼,钓几天鱼就能搞定了。 “东子,你要翻修房子大姐不拦着,但钱必须由大姐来出!你钓鱼赚的钱攒起来,留着以后娶媳妇儿。” “大姐,我还小呢,娶啥媳妇儿了?行了,翻修房子的事情你就别管了,你把自己日子过好就行,你现在还年轻,别总想着守寡那些老旧的思想。” 大姐才二十二岁,陈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