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时光如白驹过隙般过去三个月,长安正在主院与众人商议秋装定制之事时,一名小厮忽然气喘吁吁地跑来禀报:“夫人!老爷!宫里来人了,说是有圣旨到!”
听到这个消息,柳母立刻站起身来,神色紧张而又兴奋。她急忙吩咐身边的丫鬟们去准备香案、香果等物品,并整理好衣装,准备出门迎接圣旨。同时,也不忘提醒众人保持恭敬之态,不得失礼。
不一会儿,院子里就准备好了一切,香案摆放在正中央,香果整齐地摆在上面。柳父率领着家人一同来到门口,等待着圣旨的到来。
随着一阵脚步声传来,几名宫廷侍卫出现在眼前。他们身穿华丽的锦衣,手持长鞭,神情严肃。见到柳家众人后,其中一名白面无须的领头人高声喊道:“圣旨到!柳府接旨!”
柳父等人纷纷跪地,低头聆听。那名侍卫展开黄绫,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这是一道旨意大概意思是长安因为改良印刷术被封为了安和县主,这个消息让长安感到十分意外,因为她原本以为只会得到一些赏赐,毕竟方法还是有局限的,当然,打字机自己也发明不出来。
当柳父送走天使后,他将圣旨小心翼翼地放进祠堂里供奉起来。
与此同时,柳母带着嫂子已经开始忙碌地准备宴请亲朋好友,庆祝这个喜事。
就在这时,长安的大伯父突然走过来,想要了解一下具体情况。等柳大伯了解前因后果,自是感慨万分。
“二弟,这可是柳家的荣耀,咱们家出了个县主,这对我们来说真是太好了”柳大伯激动地说道。
同时柳大伯深知,虽然皇家给了婵姐儿一个县主的封号,但实际上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好处。然而,对于他们这些在官场打滚的男丁来说,却能因此受益不少。
改良印刷术,可以让他们在仕途上的男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还是小孩子家家的,随意想到的。”柳父谦虚道,不过嘴角已经要合不拢了。谁有他家女儿出息,也就是他家女儿,他生的女儿!
要不是看大哥在这,柳父心想早就要写信给自己的知己好友,不在京为官的同窗了。
不炫耀一下,如同锦衣夜行啊。
等忙完白天的迎来送往,柳父和母躺在一起,睡不着,根本睡不着。
“婵儿真是好样的,这么好的女儿我生的。”柳母自豪的说道。
柳父骄傲的说道,“我教导的。”
“老爷可曾给父亲写信。”柳母笑不拢嘴,同时也没忘了提醒柳父。
“交给皇上后就写了,已经在路上了,连带着我制作了套模板已经送过去了,让父亲去印他那些着作。”柳父可是知道,自家父亲说是回乡养老,可还是应邀去书院教书了。
“那就好,这事不好瞒着父亲,可惜回乡太远,要不也得让婵儿去族地祠堂上香。”柳母畅享道。
“也就老大护送父亲和母亲回过老家,婵儿和老三都不曾看过家乡风采。”
这么一说,柳父也想起儿时的时光了,当然,他是没有吃过苦,那时候他祖父已经在地方为官,吃过最大的苦就是科举的苦。
“我还写信给以前同窗读书的友人了,到底不在京城,总要把这种好东西分享一下。”
“明儿个我也得给那些从前交好的朋友写信,问候一下。”柳母想着要不是太晚了,自己起来也得写信给远嫁的手帕交,倒不是为了炫耀,就是好久不见,甚是想念,说些近况罢了。
同样的时间,柳大哥也在和妻子说着这事。
“我还没有封侯,小妹先有封号了。”柳大哥倒不是嫉妒,只是感慨自家妹子就是优秀。
芸娘,也就是大嫂看着俩人之前睡着的女儿说道,“小妹多巧思,平儿能习得一两分就让我欢喜了。”
“小妹这般,平儿之后的婚事差不了。”柳大哥肯定的说道。
芸娘满心庆幸女儿没随了父亲,也不知道公公温文尔雅,婆婆面容艳丽,怎么自家丈夫长的五大三粗的,倒也不是丑,就是阳刚之气太足了些。
她实在无法想象女儿要是长得像他会是什么样子,怕是连天都会塌下来吧。不过好在还有句老话叫侄女像姑,婵儿可是长相气质样样都好。
“你倒是也帮着打听些,女子的婚事可要慎重再慎重,不光要选个好人品的,家庭也得和睦简单才行。”
“可惜我比婵儿年长些,同窗现在基本都已成婚了,跟婵儿年岁相当的同龄人倒是少见呢。”
“那等母亲看好人选,也帮着多打听些,再说,你同僚家若有,也给母亲报一下。”芸娘是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