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过类似的想法,但那只是个想法罢了,毕竟现有的利益者没人希望会加入更多的竞争者,哪怕那些人是他们看不起的女子。
如今听到他亲口说出这番话,怎能不让她感到震惊呢?
而且,今年殿试刚结束,如果没有特别开设恩科的话,那么再过三年便会迎来会试。
如此短的时间内,真的能够做到吗?
但是比起给她一个人的特殊,现在的长安也是热血了起来,心里面盘算着手里面的东西,怎么推动起来。
想到此处,长安不禁轻声问道:“陛下,只有短短三年,且现在张将军还未归来,这……”
别外忧未解,内患先来。
萧秉昀语气坚定地回答道:“不仅如此,今日朕还下达了一道旨意,规定凡勋爵之家若无嫡子,则其嫡女亦可由其父上书朝廷请求承袭爵位。”
长安亦是明白了萧秉昀的意思,本朝好几位侯爵和伯爵只有一女,百年后只能过继宗族的孩子继承。
时下看重宗族的有,但同自己血脉比起来,两者比较下胜负尚未可知。
长安与萧秉昀围坐在桌前,就此事展开探讨,开先例的事情尽量要做到万无一失才好。
与此同时,长安让小七搜查一下有没有经验可供参考。。
女子不仅要能够参与科举考试,还要在通过之后获得相应的官职授予才行。
离去前,在经过一番内心挣扎后,萧秉昀缓缓开口说道:“不知是否需要朕为你赐婚?”
听到这话,长安先是一愣,随即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赐婚?”
紧接着便疑惑地反问道:“赐婚于我?可我要与何人成婚?”
她心中暗自思忖着,自己何时有了意中人?
难道这是试探不成?
看着长安脸上那惊诧不已的神情,萧秉昀解释道:“此次张和出征,一路势如破竹,直捣异族老巢。用不了多久,他便能率军凯旋。你若对他心怀情意,朕可给你赐婚。”
他的监军说张和在乌拉城时曾特意给长安寄过书信,还带回了不少当地的特产相赠。
长安闻言,连忙摆了摆手,向萧秉昀解释说:“之前在顺城时,因为我送去了一些疗伤的药物,那只是谢礼罢了。”
她可是知道张和未再娶是因为一直惦记着能够奔赴沙场、为国效力。
更巧的是,张和唯一的儿子张云竟与她颇为相似。当年张云之所以会在京城照料于她,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对她而言,独自一人反倒自由自在。
何况以她现在的情况,谈情说爱之类的事情又怎能比得上手握重权来得痛快?
若是当真能够入朝为官、主宰一方,那么用这辈子的婚姻缘分以及生儿育女之事来换,再让她能够长命百岁,她亦是心甘情愿。
送别了萧秉昀之后,长安丝毫没有耽搁,马不停蹄地赶回书房,提笔开始给德顺侯家的小姐赵怀宁修书一封。
话说这老德顺侯赵真,本是乡野之人,其父早年离世,由于族中的人仗势欺人,不仅霸占他家的田地,更是百般欺凌他们母子俩。
无奈之下,赵真只好带着母亲远走他乡,安顿好母亲后投入军营之中。后凭借着赫赫战功,最终得以封侯拜相。
不过,赵真膝下仅有一子,早在元嘉帝登基前就已为其恳请朝廷册封其为世子。
只是那位世子身体疑似有隐疾。四十多岁的时候,才有了赵怀宁这么一个嫡亲女儿。
所以在京城众多世家大族当中,对今日萧秉昀下的旨意有所顾虑或者纠纷。
但赵家却绝对会支持,表示哪怕手中的爵位就此断绝传承,也绝对不会将其拱手让给老家的那些同姓族人。端看多年未曾让世子过继嗣子便可看出。
而她同赵怀宁兴趣相投,引为知己,相信看了自己这封信后,会有所动作 。
独木难支!
偌大的京城仅仅只有她一个女爵,又怎能支撑起整个局面呢?
在当天太阳落山前,正在书房孤坐的赵怀宁收到了这封信。
她拆开信封浏览过后,便匆匆提起笔来迅速地回了一封信。随后握着手中的信件,径直朝着主院走去。
一进主院,赵怀宁就高高举起手里的信,声音响亮地喊道:“娘,您快来瞧瞧。”
把信递给了正在绣花的娘后,说道:“这是赵国夫人写的信。”
长安在信中的措辞颇为隐晦,但敏锐的世子夫人还是一眼就从字里行间瞧出了陛下的坚定决心。
显然,这绝非陛下一时兴起之举。
而她午后听了下人说起这个,便升起的想法说不定能行。
世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