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徐氏略记 > 无辜的徐粲

无辜的徐粲

百越都已经过去悠悠四百多年啦!想当年,正值孙策意气风发,雄踞会稽,血洗东冶,以雷霆万钧之势征服了闽越这片古老的土地,并大笔一挥,设立了“建安”、“汉兴”以及“南平”三个县。而那位战功赫赫的贺齐将军,则成为了创立这三县的实际执行者。就在这个时候,原本属于冶县(也就是东冶)的地域一下子多出了四个县来。这当中,建安县(就是如今的建瓯哟)更是独树一帜,因为它乃是用汉献帝的年号来命名的第一个县份呢,所以在建安、汉兴、南平和原来的冶县之中,建安县的地位那可真是高高在上,独占鳌头呀!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公元 200 年,也就是建安五年的时候,孙策不幸英年早逝。趁着这孙氏政权的中枢正在进行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那些居住在建安等县、原本隶属于冶县地域的山越人按捺不住内心的躁动,他们再次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要求自立自治的反抗斗争。刚刚接过权杖的孙权眼见局势不稳,自然不敢掉以轻心,于是当机立断,派遣麾下猛将贺齐出马,率领大军对建安等地发动了第二次军事行动。一时间,风云变色,战火纷飞,整个福建地区都被卷入了这场激烈的冲突之中……

公元 203 年,正值建安八年,这一年风云变幻,局势动荡不安。在会稽郡南部的建安、汉兴、南平一带,强族首领们蠢蠢欲动。洪明、洪进、苑御、吴免、华当等人毅然决然地举起了反旗,他们各自率领着一万多人马,气势汹汹地聚集在了一起。这些军队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还经过精心部署,形成了多梯队、多层次的纵深防线。

为了确保战略布局的严密性,他们还派遣了吴五带领本部六千精兵驻扎在大潭地区,负责防守要冲;同时,又派出邹临同样率领六千人马屯驻于大潭南面的盖竹。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地保卫位于东部的冶地政治中心——建安。

然而,山越兵却毫不示弱,他们率先发动攻击,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和果敢的决心。屯驻在盖竹和大潭的一路人马,犹如猛虎出山一般,迅速越过雄伟险峻的武夷山,向着余汗方向疾驰而去。而另一路由洪明和洪进率队的大军,则如狂风暴雨般猛烈地攻打汉兴。一时间,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整个局面变得异常紧张和危急。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孙权果断下令,任命南部都尉贺齐为统帅,前往征讨叛乱之敌。同时,他传令各个县紧急出兵五千名士兵,并要求县令和县长亲自率领所属部队,统一听从贺齐的指挥调遣。

贺齐深知此次任务艰巨,敌我双方兵力悬殊。当他率领部队抵达余汗时,发现前方山越军严阵以待,人数众多且士气高昂。考虑到自身兵力相对较少,如果贸然深入进军,很有可能会陷入敌人的包围之中,从而导致退路被截断。因此,贺齐当机立断,决定暂时停止前进,先稳住阵脚再做打算。

随后,贺齐下达命令,让松杨县长丁蕃率领其所部留在余汗,加强当地的防御力量,以防备山越军可能发起的突袭。丁蕃认为,自己原是与贺齐平起平坐的将领,如今成为他的部属,受其指挥,心中不服,不肯留下。贺齐坚决执行军法,斩首丁蕃,于是全军上下,无不震惊,没有不服从命令的,都同心协力,拼死力战。

贺齐部署一部份兵力留守后方,然后亲率主力攻打洪明等部,连连大败洪明等将,并临阵斩杀洪明,迫使洪进、吴免、苑御、华当四将全部投降。贺齐又乘胜率军打败驻扎在盖竹的吴五,然后,军锋又转向大潭打败山越军,迫吴五、邹临也投降。

这一仗讨平东冶地,共斩杀山越军六千人,并且俘获了山越全部名将,收编精兵万余,恢复了原设县邑,稳定了统治秩序。孙权拜贺齐为平东校尉。重新恢复了名为汉廷、实为孙吴在东冶地所立的各个县。

贺齐最后进军东冶地政治中心建安,在旗山设立了会稽郡南部都尉府,并出任南部都尉;且在所属建安、汉兴、南平三县各编配士兵五千,统归他本人指挥。

公元205年(建安十年),贺齐率军又转讨上饶,并分建安之桐乡地,设立建平县。

林历扬名

公元 208 年,正值建安十三年,风云变幻之际,贺齐因其赫赫战功而荣升威武中郎将一职。然而,就在这同一年,东吴境内的丹阳郡却陷入了一片动荡之中。黟县和歙县两地频繁爆发由地方强族挑起的反叛事件,使得当地局势愈发紧张。

当时,孙权的主力军正在全力围攻合肥,分身乏术。为了确保国内局势的稳定,他当机立断,派遣贺齐率领所部军队迅速赶赴叛乱之地予以镇压。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山越部落的头领们纷纷率众而起。其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