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徐氏略记 > 无辜的徐粲

无辜的徐粲

227 年,已是黄武六年。令人惋惜的是,这位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贺齐不幸离世。他的离去对于吴国而言无疑是一大损失,但其英勇事迹却永远铭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被后人传颂不衰。。

总评

贺齐早年在平定山越的战争中立有大功,讨平叛乱无数,身经百战,所向披靡,深受孙权器重。后来在与魏国的多次边境争斗中也屡立战功,官至后将军,并领徐州牧。他生性奢绮,尤其军事方面,兵甲器械极为精良,所乘的船只奢华至极。

历史评价

陈寿:1山越好为叛乱,难安易动,是以孙权不遑外御,卑词魏氏。凡此诸臣,皆克宁内难,绥静邦域者也。2(贺)齐性奢绮,尤好军事,兵甲器械极为精好,所乘船雕刻丹镂,青盖绛襜[chān],干橹戈矛,葩瓜文画,弓弩矢箭,咸取上材,蒙冲斗舰之属,望之若山。

奚熙,这位活跃于三国时期东吴朝堂之上的官员,他的一生可谓充满了波折与戏剧性。

在孙皓统治时期,奚熙最初踏上仕途之路,担任着中书郎一职。建衡元年,东吴重臣陆凯身患重病,在生命垂危之际,他仍心系国家大事,向孙皓进谏直言。陆凯特别提到了奚熙此人,称其不过是一名出身低微的小吏罢了,却胆大妄为地兴建起浦里田,妄图恢复那早已尘封的严密旧制,实非可委以重任之辈。

然而,奚熙并未因此而收敛自己的行为。凤皇元年,一场风波悄然掀起。奚熙竟然无端诬陷宛陵令贺惠有罪,此事惊动了朝廷。于是,朝廷派遣使者徐粲前往宛陵调查审理此案。谁料想,这一查竟查出了更多的事端。奚熙眼见事情败露,不仅不思悔改,反而倒打一耙,诋毁徐粲有意袒护贺惠,并且指责他未能迅速果断地处理案件。孙皓闻听此言,龙颜大怒,当即派遣使臣赶赴宛陵,将徐粲就地斩杀,同时收捕贺惠下狱问罪。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不久之后恰逢大赦天下,贺惠这才侥幸逃过一劫。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到了凤皇三年。此时的奚熙已升任临海太守,但他那颗不安分的心依旧躁动不已。任职期间,他竟然胆大包天地给会稽太守郭诞写信,肆意非议国政。郭诞收到信后,或许是出于种种顾虑,并没有将此等大逆不道之言上报朝廷。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这件事最终还是被发觉。郭诞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发配至建安去负责造船事务。而奚熙得知消息后,非但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拥兵自重,封锁了海道,公然对抗朝廷。如此行径自然激起了朝廷的愤怒,最终奚熙被他的部下所杀,其首级也被传送到建业示众,而他的家族更是惨遭株连,被夷灭三族。至此,奚熙短暂而波澜起伏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奚熙在东吴时期产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政治动荡方面

他的诬陷行为直接导致朝廷内部出现混乱。使者徐粲险些被斩、宛陵令贺惠被捕入狱,这种毫无根据的指控使得东吴的行政和司法秩序被扰乱,加剧了朝廷官员之间的相互猜忌和不安,使得官场氛围更加紧张。

他在临海太守任上拥兵叛乱,这无疑对东吴的地方统治秩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切断海道等行为不仅扰乱了当地的经济交流,还威胁到了东吴沿海地区的安全稳定,削弱了国家的统治力量。

对政权形象的影响

奚熙作为官员,其诬陷他人的行径让东吴的政权形象在民众眼中大打折扣。民众会认为朝堂之上充斥着勾心斗角、诬陷忠良的现象,从而降低对政权的信任和支持。

叛乱行为更是将东吴内部的矛盾暴露无遗,给东吴政权蒙上了一层不稳定和治理不善的阴影,无论是对内安抚百姓,还是对外展示国家实力,都产生了负面作用。

对其他官员的影响

他的行为让其他官员不得不时刻提防被类似地诬陷,使得官员们在履行职责时可能会畏首畏尾。比如一些负责司法审讯的官员,可能会因为害怕被指控偏袒而不敢公正地处理案件。

对于和他有交往或者处于同一辖区的官员来说,奚熙的叛乱可能会使他们陷入危险境地。例如会稽太守郭诞就因为和他有所关联而遭受牵连,被送建安作船,这种无端的牵连也使得官员们人人自危。

东吴的官吏尚且如此,更何况君主,灭亡不是没有缘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