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徐氏略记 > 南朝宋官员徐乔之

南朝宋官员徐乔之

百姓得以休养。

义熙八年(412年)征讨刘毅时,刘裕以晋宗室司马休之接任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在当地很得民心,刘裕怀疑他有异心;在义熙十年(414年),司马休之的儿子司马文思又在建康召集人马,这让刘裕不满,司马文思后来因被揭发杀害官吏而被捕,刘裕处死他的手下和同伙而饶过了司马文思,还送他到司马休之那里,要司马休之亲自教诲他的儿子,实际上的意思就是要司马休之自己处死儿子。然而,司马休之并没有杀文思,而是上表废除了他的爵位,并向刘裕写道歉信。刘裕对此十分不满,立刻就命令江州刺史孟怀玉戒备。

义熙十一年(415年),刘裕杀害司马休之在建康的次子和侄子,随后进军讨伐司马休之,自加黄钺,领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则上表刘裕罪状,同时派兵抵抗;当时雍州刺史鲁宗之自己觉得刘裕容不下他,于是和司马休之联手。刘裕的前锋徐逵之首战输给了鲁轨,除蒯恩外的将领全都皆战死,刘裕大怒。然而当他到时,鲁轨及司马文思率军在悬岸峭壁上列阵,使得刘裕很难上岸,胡藩当时就冒险攀登,司马文思等抵挡不住,刘裕就乘对方撤退时登岸进攻,最终大败司马休之,得以攻占江陵,司马休之及鲁宗之往北投奔后秦。

自桓玄作乱以来,南方各大割据势力全部被消灭,南方得到统一,东晋境内都归于刘裕势力统治。次年(416年)正月刘裕获加领平北将军、兖州刺史、都督南秦州诸军事,一人都督二十二州,刘裕权倾朝野。

义熙十二年(416年)一月,后秦皇帝姚兴去世,新上位的姚泓没有治国的能力,加上身体虚弱常常生病,在他刚上位的初期,大将军尹元等人密谋造反,但很快暴露被处死。新投降的羌人也都纷纷逃回原籍准备复辟,后秦可谓内部叛乱多发,刘裕认为这是灭亡后秦的好机会。刘裕在北伐之前,在全国大赦释放了刑期在五年以下的人,并且提拔了任期届满的官员,听说琥珀可以疗伤,刘裕还把宁州刺史所赠琥珀玉枕捣成粉末分发于军中用以治疗外伤。同年八月,刘裕让刘穆之担任尚书左仆射,内管朝政,外供军粮,自己率大军分四路北伐。

同年八月,刘裕亲率大军分四路攻打后秦。他率领主力军由淮水、泗水,沿黄河往西进军,占领战略重镇洛阳。又命令一支军队从武关进攻,牵制后秦关中地区军队,然后率主力军攻打潼关,直取长安。龙镶将军王镇恶等人率领步军从寿阳(今安徽寿县)沿淮水淝水攻打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会师洛阳。建武将军沈林子等人由彭城(今江苏徐州)从汴水出石门(今河南荥阳东北)进入黄河,占领洛阳以北,阻挡魏军南下袭击晋军侧面。冀州刺史王仲德率领水军由彭城从泗水,经巨野泽进入黄河。占据黄河东线,防止魏军渡过黄河往南攻击。

十月,东晋各路兵马向洛阳进军,洛阳的后秦守将姚洸的属下姚禹等人暗中勾结东晋将领檀道济,诱骗姚洸分兵防守各地,导致驻守洛阳的军队难以抵御晋军,当晋军逼近洛阳的时候,姚洸投降。

义熙十三年(417年)正月,刘裕亲率大军北上攻打骚扰晋军的北魏军队,派左将军向弥驻守于黄河重要渡口碻璈[áo](今山东东阿西北),亲率主力进入黄河,魏军派数千骑兵沿黄河北岸跟在刘裕军队后面,防止晋军登上北岸发动袭击。四月,刘裕大军到达洛阳。刘裕占领洛阳后,在洛阳停留了两个月来防止魏军的袭击,在部署完后方的防卫后,进军到了陕城,并派部将沈田子攻打武关,进屯至青泥。

义熙十三年(417年)八月,刘裕率领大军在潼关城外与各路军会合,采纳王镇恶的建议,由王镇恶率领水军从黄河进入渭水直取长安。当王镇恶的军队沿黄河直取长安的时候,当时的后秦姚难正从香城(今陕西大荔东)往西撤退,姚泓也亲自率军从霸上到达石桥(长安城洛门东北)接应姚难,同时命令姚疆与姚难合兵共同迎击王镇恶的军队。王镇恶命令部下毛祖德率军击败后秦军队,后秦将领姚疆战死,姚难狼狈逃回长安。姚赞得知晋军逼近长安,于是率领军队由定城退守到郑城(今陕西华县)。姚泓为了缓解两面受敌的危机,决定先集中精力消灭沈田子的军队,然后再击破刘裕。于是命令几万步骑兵直趋青泥,沈田子只有几千兵马,本来就是疑惑后秦,当后秦主力被吸引过来后,王镇恶趁此机会突破潼关防线,率军一举攻陷长安,姚泓投降,后秦灭亡。

长安内乱

义熙十三年(417年)冬天,刘裕率晋军浩浩荡荡地抵达长安皇城,他想在此稍作休整,经略关中,不料传来刘穆之病死的消息。刘裕怕朝廷有变,留他十二岁的儿子刘义真率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