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遣能征善战的王僧辩率领大军前去征讨陆纳叛军。经过数月激战,终于在同年五月成功击溃了陆纳所部,收复失地。
不久后萧纪的军队抵达巴郡,听说有西魏的士兵出现,就派前梁州刺史谯淹掉头回师救蜀,西魏将领尉迟迥包围成都并击败了谯淹派来救援的军队。萧纪一意东进,派遣大军到西陵,萧绎派护军陆法和在峡口修筑了两座城堡,运来大石填江并拉上铁索把江面航道切断;又把侯景旧部任约从监狱里放出来,任命为晋安王司马,让他协助陆法和抵抗萧纪。六月,萧纪军攻断了拦江的铁索,陆法和向江陵告急,萧绎一边放出侯景旧部谢答仁让他去协助陆法和,一边派遣使者送王琳去劝说陆纳归顺,陆纳要求朝廷赦免王琳,萧绎权衡之下,放王琳去了陆纳的城池,陆纳于是投降,湘州就此被平定。
当时萧纪派将军侯睿带领七千人修筑城堡和陆法和对抗,萧绎派使者送信给萧纪议和,允许他回师蜀地专制一方,被萧纪拒绝。后来湘州平定后,萧绎再次写信给萧纪劝其向自己称臣,此时萧绎的军队久战不利,又有西魏的军队深入后方威胁成都,于是派手下的度支尚书乐奉业去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向萧绎求和,而乐奉业到达后却告诉萧绎,萧纪的军队缺乏军粮,士兵死伤很多,必败无疑,萧绎便拒绝了萧纪的求和。同年秋七月,谢答仁、任约攻下了侯睿的三座堡垒,长江两岸十四座城市全部投降,断绝萧纪后路。萧纪战败后顺流东下,游击将军樊猛派人追击,萧纪的军队四散溃逃,跳到水里淹死的就有八千余人,樊猛带人将萧纪严密的包围,萧绎暗中派人送旨,不能让萧纪活着,于是樊猛进入萧纪的住处,萧纪在船上绕床躲藏,并拿出装金子的口袋给樊猛,让他带自己去见萧绎,樊猛拒绝,杀害了萧纪及其小儿子萧圆满。
萧圆照兄弟三人被陆法和押送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萧绎除去了萧纪的族籍,并赐其姓饕餮氏。后又派人告知江安侯萧圆正(萧纪儿子)萧纪已死,想让他自杀,在发现萧圆正没有自杀后,萧绎把他关进了监狱,里面还关押着萧圆照。兄弟见面后,萧圆正抱怨萧圆照不该鼓动萧纪,萧绎下令不给他们食物,十三天后二人死去。此时西魏将领尉迟迥已经把成都包围了五十天,成都受降归属西魏,之后萧绎以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降附宇文泰。
兵败身死
没过多久,魏军气势汹汹地再度大规模前来进攻。萧绎毫不畏惧,毅然决定亲自赶赴前线阵地督军作战,以鼓舞士气。然而,天不遂人愿,在激烈的战斗中,胡僧佑不幸被一支飞驰而来的流箭射中要害,当场壮烈牺牲。这一噩耗使得梁军瞬间陷入混乱之中,士兵们惊恐万分,斗志全无,最终导致了一场惨痛的大败。
更糟糕的是,一些心怀叵测的叛军趁乱打开了西门,迎接魏军入城。面对如此绝境,萧绎只得带着太子以及谢答仁、王褒等亲信将领匆忙退守金城。为了换取一线生机,他们无奈之下派出汝南王萧大封和晋熙王萧大圆作为人质前往于谨处请求议和。
此时的萧绎心如死灰,独自躲进了东竹殿内。望着满殿自己精心收藏的古今图书共计十四万卷,他悲愤交加,竟下令将这些珍贵的书籍全部付之一炬。熊熊大火迅速蔓延开来,照亮了整个宫殿,也吞噬着无数文化瑰宝(此即历史上着名的江陵焚书事件)。
眼看着火势越来越猛,萧绎萌生出了轻生之念,企图跳入火海自尽。身旁的侍从们眼疾手快,赶忙死死拉住他,苦苦哀求道:“陛下切不可如此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萧绎奋力挣扎,但终究未能挣脱侍从们的阻拦。绝望之余,他抽出腰间的宝剑,疯狂地朝柱子砍去,直至剑身折断。他仰天长叹:“文治武功之道,就在今夜彻底终结了啊!”言罢,他疲惫不堪地瘫坐在地上,吩咐御史中丞王孝祀撰写投降文书。话说当时,谢答仁等一干人焦急地向萧绎进言,力劝其趁着夜色深沉,骑快马突围而出,前往投靠任约所率领的大军以求生机。然而,这萧绎平日里并不擅长马术,面对此等生死抉择,心中不禁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见此情形,忠心耿耿的谢答仁挺身而出,表示愿亲率一队人马护驾,确保萧绎能安全抵达目的地。可未曾想,萧绎竟听信了王褒的意见,断然拒绝了谢答仁的好意。
谢答仁心有不甘,再次恳请萧绎准许他收拢残余兵力,前往守卫子城,以作最后一搏。起初,萧绎已然应允,但不知怎的,那王褒又在一旁巧舌如簧,一番言语之后,萧绎竟然再度改变主意,出尔反尔。眼见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屡屡遭拒,谢答仁悲愤交加,急火攻心之下,一口鲜血喷涌而出,随后含恨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