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徐氏略记 > 第296章 东晋豫章太守徐祚

第296章 东晋豫章太守徐祚

东晋咸和年间,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一带)迎来了一位备受瞩目的太守——徐祚。′兰~兰~文¨穴¢ ?庚¨辛,嶵′快′这个时期的东晋王朝,刚刚经历过王敦之乱的洗礼,社会动荡不安,地方治理的优劣对于王朝的稳定至关重要。

徐祚走马上任后,深知责任重大。他秉持着“宽严相济、民生为本”的治理理念,决心要为豫章郡带来真正的改变。

徐祚在豫章郡的数年任期,以其卓越的治理能力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成为东晋地方官中的典范。他的故事被人们传颂至今,激励着后来的官员们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谋发展。

徐祚出生在一个北方南迁的世家大族中,他的家族在永嘉之乱后历经艰辛,辗转南下。虽然他们并非顶级门阀,但却有着深厚的儒学根基。

徐祚自幼便对经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勤奋好学。他尤其注重研究《周礼》和《管子》等与治国理政相关的典籍,这些书籍对他的思想和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年轻时,徐祚曾在司徒府担任掾属一职。他以严谨的态度和独到的见解处理事务,很快便崭露头角,受到上司的赏识和举荐。

由于他在地方治理方面的出色表现,徐祚先后被任命为县令、郡丞等职务,积累了丰富的基层治理经验。他深入了解百姓的需求和疾苦,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秩序。

晋成帝咸和三年(328 年),徐祚因其卓越的才能和在地方治理中的突出贡献,被任命为豫章太守。\三?八?墈¢书*蛧′ ′追¨罪?鑫~璋·截¢然而,此时的豫章刚刚遭受了苏峻之乱的波及,民生凋敝,社会秩序混乱不堪,亟待恢复和重建。

上任之初,徐祚并未急于推行新政,而是花了三个月时间走遍豫章所属各县,深入乡野田间,与百姓、乡绅、小吏交谈,摸清地方症结。他发现,豫章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三点:一是战乱导致的农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二是豪强地主兼并土地,欺压小民,导致阶级矛盾尖锐;三是地方治安混乱,盗匪横行,影响生产生活。针对这些问题,徐祚制定了“三步走”的治理策略。

第一步是恢复生产,安抚流民。他首先奏请朝廷减免豫章郡三年赋税,并争取到一批赈灾粮款。随后,他下令开放郡内官田和无主荒地,鼓励流民返乡耕种,规定“凡返乡流民,可免费领取种子、农具,前两年收成全归己有,第三年起只需缴纳三成赋税”。为确保政策落地,他亲自到流民聚集的渡口、驿站宣讲政策,甚至安排官吏帮助流民修缮房屋、重建家园。同时,他重视水利建设,组织百姓疏浚赣江支流,修复因战乱损毁的堤坝、灌溉渠,使得豫章的灌溉面积在一年内恢复到战前水平。不到两年时间,豫章流民返乡者达数千户,农田复耕面积增加近万亩,百姓生活逐渐安定,郡内“炊烟渐密,田野青青”的景象得以重现。-2/s¢z/w`./c+o-m′

第二步是抑制豪强,整顿吏治。豫章当地豪强势力盘根错节,他们不仅兼并土地,还勾结地方官吏,隐瞒人口和田产,逃避赋税,甚至私设刑堂,欺压百姓。徐祚深知,若不抑制豪强,民生政策便无从落地。他采取了“先礼后兵”的策略:首先召集郡内豪强,晓以大义,劝其主动归还兼并的土地,释放依附的佃农,并按规定缴纳赋税。对于主动配合的豪强,他奏请朝廷予以表彰;对于拒不配合的,则坚决依法处置。其中,郡内最大的豪强王氏家族,不仅占据万亩良田,还私设关卡收税,徐祚查实其罪行后,不惧其家族势力,果断将主犯收押问罪,没收非法所得,将土地归还给农民。此举震动豫章,其他豪强见状纷纷收敛,地方秩序为之一清。同时,他对郡内官吏进行考核,罢黜贪腐无能者,提拔清廉能干之人,吏治为之一新。

第三步是整饬治安,稳定社会。针对盗匪横行的问题,徐祚并未一味强硬镇压,而是分析盗匪成因:多数盗匪实为破产农民,因生活所迫才铤而走险。因此,他提出“剿抚结合”的策略:一方面,加强郡兵训练,严厉打击那些烧杀抢掠的恶性盗匪团伙;另一方面,设立“招安馆”,对愿意放下武器的盗匪,给予农具、种子,安排他们返乡务农,并免除其过往罪责。这一政策实施后,豫章的盗匪数量大幅减少,社会逐渐安定。他还在各县设立“乡约”,由百姓推举德高望重之人主持,调解邻里纠纷,宣扬孝悌之道,促进了地方和谐。

在治理豫章的过程中,徐祚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对民生的深切关注。他深知文化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特别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